窮漢翻身!拾荒老人撿到3.5公斤「鐵棍」 熔煉後賣5.3萬「喜變萬元戶」專家痛心:至少值3個億

(進行對比研究)


最後通過詢問鐵棍的體積大小及相關特徵後,專家們得出結論,認定這個鐵棍是匈奴時期十分罕見的金器,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而且極為珍貴,老漢熔煉之後,國家至少損失了三億元!

眾所周知,匈奴並沒有文字,而且出土的文物也極為少見,尤其是金器一類。

Advertisements

(匈奴文物)


所以一件文物能夠反映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特徵,對於研究中國的文化有著巨大的價值。

而這個價值不菲的鐵棍,當然也蘊含了當時的文化特徵和民族特徵。

Advertisements

老人提煉賣錢,失去的不僅是一件寶貴的歷史文物,更是讓我們失去了了解匈奴文化、匈奴金器的機會,這對歷史研究所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此物件與華夏的密切聯繫

不過,珍貴的文物已被熔煉,可專家們卻沒有停止對這根鐵棍的研究。

在緊密的勘察下,他們確定這一鐵棍為"昭君出塞"時期的文物。而它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有著緊密的聯繫。

(昭君出塞)

Advertisements


原來,在漢帝國剛建立的時候,經濟、軍事力量以及綜合國力都不算強大,而當時在北方地區的匈奴則恰恰不同,他們實力雄厚,發展迅速,還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經常襲擾邊界。

為了保障國家發展,民生安穩,漢朝君主一邊採取小規模象徵性的抵抗,一邊採取「和親」政策,以求和平發展的時間和機會。

(漢匈之戰)

Advertisements


這種局面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得以改變。當時,漢朝通過幾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完成了漢朝對匈奴從戰略防禦到戰略攻勢的轉變,基本實現了對匈奴的遏制。

不過到了漢元帝時期,由於元帝沒有任何治國的才能,導致皇權式微,朝廷上下十分混亂,西漢也因此逐漸走向衰竭,這也因此有了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為「寧胡閼氏」的故事。

因為昭君公主捨己為國,以此換來了兩國之間的和平,而與此同時也將很多漢王朝的先進文化傳到了匈奴,同時匈奴也將自己的冶鍊技術傳到了中原地區。

因為當時匈奴很多都是在如今內蒙古一帶活動,所以在這裡也留下了他們冶金的痕迹。

(匈奴人)

Advertisements


誰也想不到,在距離那個時期幾千年以後,當初的物品卻在陰差陽錯間被老人發現了,而且因為他的不了解,讓我們錯失了研究匈奴、漢人對冶金技術的掌握程度。

但是現在說什麼都太晚了,因為時光不會倒流,這件事既然已經發生,無法挽回,我們也只能吸取教訓。



變賣文物要價800萬!文物局嫌貴只給2萬,3年後以1800萬賣給故宮 文物專家:值得

中國的文物非常多,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僅是古代文物的一部分,更多的文物還被藏於地下或者民間收藏家手中。在世人眼中,一直以為中國的青銅器、瓷器是最珍貴的;實際上,這些文物確實珍貴;但還有一種文物也同等珍貴,那就是「字畫」。歷史上稍微有點名氣的字畫只要流傳到今天,只要出現在拍賣會那就是千萬、上億的價格。

Advertisements


1992年一位70多歲的老漢帶著自己的傳家寶來到了北京拍賣,這是一幅畫,專家鑒定後說是一件消失很久的國寶,但是老人並沒有賣,他把畫卷好又帶回了家。

Advertisements


這幅畫就是宋代很有名的《十詠圖》,是有北宋時期的一位江南才子所畫。後來被皇室買走,也是歷朝歷代皇室的收藏品,這幅畫的評價度很高,這位才子這一生只作了這一幅畫,而且是用盡畢生心血畫出來的,可見其珍貴程度。


老人回到家中後,不久文物局的人便找上門來,說要以1萬元的價格將這幅畫回收,老人當然不同意,他表示要有800萬的價格,自己才肯出手,文物局的工作人員當下表示不可能,1992年的800萬是什麼概念,當時有個萬元戶已經是很富有的了。專家加到2萬老漢還是不同意,說還不如把畫留在自己身邊傳給後代。


文物局也沒有辦法,只好彙報給上級,上級決定在北京對這幅畫進行拍賣,拍賣時間長達3年之久,3年之後,故宮的代表最終以1800萬拍得這幅畫。因為國家有義務對這些文物進行保護,為了不流到海外所以還是高價拍得了這幅畫。


《十詠圖》時隔多年後再次回到了故宮,幸虧沒有流落到海外,現在這幅名畫正放在故宮的博物館。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