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疾病衰老!96歲教授夫人「斷食結束生命」生前話語發人深省: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質量」

我有3個孩子,每周都回來看我。
我兒子離我挺遠,我不希望他每周都來,就對我女兒說,你跟你哥哥說一下,不用每周都來,打個電話問問就行了。
他後來就兩個禮拜回來一次。



我平時過得很充實、愉快,不希望別人來干擾我。
老年人要熱愛生活,關心時事,心胸開闊,心情舒暢,這樣遇到疾病就能頂得住。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Advertisements



第二目標



要爭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走得快一點」,既減少自己的痛苦,也盡量避免給他人造成負擔。
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這也可以事在人為嗎?



我認為,要想「走得快一點」,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準備,該走的時候乾乾脆脆、無牽無掛、了無遺憾。我來告訴你我的體會:



1.不怕死



其實無論多大年齡都會怕死,死亡總是令人恐懼的,怕臨死前的病痛,怕與親人訣別時的撕心裂肺。
可是,怕又有什麼用?這是自然規律,只能坦然面對呀。



從70歲時我就想,「人活七十古來稀」,何況還有許多偶然因素。
所以活一天就賺一天,人的生命分為數量和質量,我不在乎數量,而看重質量。
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質量,什麼時候「走」就順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
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決不好,就終日惶惶不安。我現在就活得很痛快。

Advertisements



好多知識學不完的,我從來也不寂寞。
我不喜歡跟街坊鄰里的老太太們聊家長理短。我覺得不如看電視,能得到很多新鮮知識。



我愛看足球、網球、桌球。我是丁俊暉的粉絲。對於國際上的一些新聞我也很關注。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Advertisements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檢查發現我左腎上有個腫瘤,可能是癌症,醫生和家屬都主張要做手術切除。我不同意。



我說我已經92歲了,我將來「走」不一定是因為這個腫瘤。
即便是這個原因,動了手術後又會出現其他病。
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歡什麼?



它喜歡酸性的東西,不喜歡鹼性的東西。
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魚大肉,而多吃蔬菜水果,還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花椰菜等。已經兩年了,我一直與癌症「和平共處」。



現在我乾脆就不去檢查了,也不管它變大了還是小了,愛怎樣怎樣。
現在既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精神負擔,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實,很有質量。



任何事情只要想得開,就會戰勝它。
當然如果將來真是癌症發作的話,後期會很疼,我就留一筆錢打止痛針。
我對女兒說,將來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沒有知覺了還打它幹嗎,「走人」就完了嘛!

Advertisements



人如果連死都不怕,那還怕什麼?精神上只有達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
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輕鬆享受有限的生期。
我現在一個人生活,兒女說:「還是找個保姆陪住吧,否則萬一哪天犯了病都沒有人知道。」
我說:「犯了病又怎樣,無非是拉到醫院搶救唄。搶救過來又怎樣,還不是不死不活地拖著?」



人的壽數到了,就要順其自然。身體功能衰竭了,無疾而終,順其自然,這是福氣呀,你說是不是?
古人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來不怕死,就活得輕鬆,生活質量就高。我就是懷著這種心態一天一天活過來的。
事實證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



我現在已經94歲了,而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哈哈,我覺得自己賺到的已經太多了。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2.不愛錢



許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錙銖必較,把錢摳得緊緊的。他們真是沒想明白呀,我現在每個月幾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
所以孩子們來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兒女過60歲生日,我每人送上1萬元。



我想,自己也就這幾十萬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兒女們繼承,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感激我。
不如現在就拿出來給大家共享,弄個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哈哈!



3.放下自我



現在很多老人想問題只從自己出發,想來想去總覺得別人對不住自己。
或是領導對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對不住自己,或是兒女對自己照顧不周,特別是兒媳婦又如何虧欠了自己。
內心總是不愉快。這又何必呢。
要想得開,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換位思考。



你認為自己把兒女撫養大,兒女就應該回報你。可兒女都有兒女的事情,哪有那麼多時間陪著你?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時,你又曾陪伴了多少、照顧了多少?

Advertisements



我從不要求兒女來陪我。
我一個人生活得很有規律,說真的,他們來了我還有點嫌打亂了自己的計劃。
一個人生活是常態,兒女來看你,是驚喜。這樣就不會心懷不滿,常感落寂了。



不要回報,只要奉獻,我養大了兒孫,是我的奉獻。
但我不圖兒孫的回報。我一直以助人為樂,若能幫助他人,我就感到快樂。能給周圍人帶來快樂,我就感到快樂。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Advertisements




一位老師經濟上有困難,我給了她點錢,她向我表示感謝。
我說:「你甭謝,我這樣做自己高興。」



與人的感情要真摯,但不要太纏綿。
我們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長期一直放不下,總是悲悲切切的。
感情深厚可以理解,但總不能整日淚水洗面,多愁善感。



兒女也一樣,我愛他們,當然捨不得分離。
但是既然分離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願意他們將來被悲傷所累。
所以現在就不去和他們太纏綿,不要他們一天到晚總往我這裡跑。



至於孫子輩兒,哈哈,不用我說,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
這是人類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嘛。
總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戰勝死亡,充分享受生期。
至於身後之事,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是我應該費心去想的。



聽陳老師一席談,如醍醐灌頂。

她那份冷靜與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徹悟後的詼諧幽默又令我忍俊不禁,時不時地與陳老師一起開懷大笑。




這樣睿智堅強的老人實在不多見。


放手是最好告別!83歲老婦「自主斷食求善終」女兒忍淚成全 「最後深情告白曝光」笑著闔上眼:我很滿足了

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過程,因此若是在臨別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尋求善終,自然成了許多人最後的心願。而臺中市立復健醫院的前任院長畢柳鶯,就為辛苦了一輩子的母親,完成生前最大的盼望,一路陪伴並透過自主斷食的方式,讓83歲的媽媽能用有尊嚴的方式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在一次難得的訪談中,她也分享了過程中母親與他們三姊弟從準備到分別的點滴溫情。

圖片來源:FIFTY PLUS,下同


據《FIFTY PLUS》報導,畢柳鶯坦言,母親這輩子都因為爸爸的傳統大男人觀念,「沒有人可以跟父親有不一樣的意見」,一直很不快樂,不僅如此,爸爸常習慣性地罵媽媽笨、施加難以想像的壓力重擔。但好不容易盡完為人妻「為老伴送終」的大任,終於擺脫家庭關係龐大壓力的母親已高齡75歲,最不捨的是,還不幸患上了腦部病變,逐漸不良於行。


後來隨著畢媽媽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差,畢柳鶯漸漸意識到母親的心情也連帶受到影響,吃東西開始出現嗆咳症狀,咳起來時連氣都喘不過來,到了後期連睡覺想自行翻身都幾乎辦不到,導致經常失眠...然而即便如此,媽媽卻還是不願麻煩看護,獨自苦撐一定會熬到凌晨5、6點,才把看護叫請幫忙翻身,「她睡不著只能一直看時鐘,覺得度日如年。還形容自己像廢人...」


看著母親被病痛折磨的模樣,為人子女的畢柳鶯雖然心疼,但卻又無能為力。直到有天,媽媽主動和她提起了斷食善終的想法,「自己活到80多歲,此生責任已了。該做的都做了、該玩的也玩了,三個孩子都大了,心中已無牽掛,不像在為了活而活!」事實上,母親也明白,自己的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這麼做除了不想過那用醫療續命卻生不如死的日子外,也有不願拖累孩子們生活的想法,「這麼長的臥床時間,犧牲的是照顧者的青春呀!」


於是明白了媽媽決心的家人們,三姊弟便開始透過各自的方式,陪媽媽完成人生最後一個願望。「妹妹常回娘家陪媽媽聊天,弟弟則買了許多書給媽媽讀。而她則開始蒐集斷食相關資料,也諮詢了安寧照護專家」,透過進一步的瞭解,畢柳鶯也直間明白斷食善終的原理,「老人家選擇斷食、脫水後,身體的營養耗盡,大腦會分泌使人感到快樂的物質,讓他們進入昏迷狀態。最後呼吸變弱、血壓降低,安詳離世。」


憶起當時的情況,畢柳鶯表示,母親在採取漸進式斷食的前10幾天,雖然吃得少,但精神反而變好了,不只3個兒女天天在家,孫輩也輪流回家和她聊天。到了媽媽離世的前一天,大家看到媽媽身體逐漸衰弱,還不捨地為她舉辦了生前告別式。


那天,家人們特別找了好多畢媽媽的照片,用以幫畢母回顧一生:辛苦的童年、養育3個子女長大的堅毅、苦盡甘來後到世界各國旅遊…對此,家人們除了感謝,也不停讚美畢媽媽:「你很善良、節儉又環保」、「你買股票賺錢很厲害,而且都捐出去助人」,告別式的最後,畢媽媽也開心地說:「我很滿足。」因為家人的愛與關懷,她確實感受到了!


等到最後那天,安寧療護團隊到家中,為媽媽施打鎮靜劑,讓她能好好進入夢鄉,不久後畢媽媽便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了。當下,畢柳鶯對媽媽做了最後告別,溫柔地親了她的額頭道:「媽媽,你要開開心心地跟佛陀走,阿嬤跟阿姨在等你喔。」


如今再回想起當天的情況,畢柳鶯也不禁有感而發:「我們覺得媽媽這樣走很有福報。家人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她、讓她說出遺憾,也療癒她一直以來的心結。」除此之外,畢柳鶯不忘提醒大家,若是有意要採取「斷食善終」方法的人,務必要先向醫院或居家醫療診所的安寧照護團隊諮詢,才能為各種情況預做準備!


相關影片:

影片來源:健康2.0YouTube


看到畢媽媽最後能心滿意足的離開人世,不禁也覺得好感動,真的是最有尊嚴,且不受折磨的離開方式。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