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相夫教子「不甘當保姆主婦」啟發女兒成作家 從小耳濡目染「成就63年美滿婚姻」:永遠不及母親

後來楊絳的大弟弟得了病,家裡住著的小姑子怕被傳染,想要搬出去住。當時的唐須嫈正為著兒子病情的反覆焦頭爛額,仍舊抽出時間來為小姑子置辦搬家所需的一應物品,細心周到。

楊絳當時年紀已經不小,清楚的記得這件事情,還為了這個有些生氣和不解,問母親為什麼,母親說:「三姑母是個孤獨的人,脾氣又壞,我們是她的親人,要為她撐場面,不能讓她在偏僻的地方受欺負。」這就是唐須嫈的性格,溫婉大方、善解人意,既聰慧又善良。與此同時,她也不是一個純粹埋身生活的純粹家庭主婦,她有自己的愛好,知書達禮還能夠幫助丈夫,做一個「背後的女人」。

不是保姆式的主婦

唐須嫈不是一個保姆式的主婦,她有自己的愛好,從來不是一個把所有時間都投入柴米油鹽的舊式主婦。她是讀過書的大家閨秀,對文學時事都有自己的見解。喜歡在閒暇時看一些小說,舊小說她看,新小說她也看,不時地還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

Advertisements

楊絳後來回憶母親時說,她對當時各位名流作家的點評,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楊絳受益匪淺。楊絳總覺得,唐須嫈如果沒有選擇相夫教子,也許能在文壇上留下名來。可惜唐須嫈受困於那個時代,本人性格又低調平和,並不貪慕虛榮,我們對她的才華了解不多,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與此同時,唐須嫈的才華還體現在她對自己丈夫事業的幫助上。楊絳後來回憶,當父親剛剛辭官回家開始從事律師行業時,每每將他受理的各個案件詳細的講解給母親,母親就會給出自己的意見,他們時常一起討論。後來楊蔭杭的成就,不得不說有唐須嫈一份功勞。

Advertisements

可見,唐須嫈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她會有獨到的分析能力,使得丈夫一直將公事講與她聽,這在那個女性備受歧視的舊時代是多麼的少見啊!我們看多了民國時代男女間的悲慘婚姻故事,那個時代政治、思想急劇變革,往往出現很多拋妻棄子的悲劇。唐須嫈在那樣一個時代裡卻能經營出一份幸福的婚姻,是她不放棄自己人格的結果。

唐須嫈保持了自我,與丈夫共同進步,一直保持順暢的溝通,連楊絳在《回憶我的父親》裡都說「他們談的話真多」、「兩人一生中長河一般的對話,好像一部拉布呂耶爾的《人性與世態》」。可見,他們夫妻的和睦。

溫柔如水、體貼包容卻不失去自我,如同傳統女性最美好的性格,也許就是唐須嫈經營一段完美的感情,一場令人艷羨的婚姻,最重的砝碼。時光荏苒,我們不能親眼看見唐須嫈,卻能透過楊絳的文字,體會到這個女子至柔至剛的深情。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