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離去!慈禧最後一天「早晨處理光緒後事」 下午就「嘴含夜明珠」穿上壽衣:百年後終揭開真相

其一是讓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留在上書房讀書,其二是醇親王載灃被授為攝政王,其三則是將攝政王安排在「諸王」的前面,權傾一時的軍機大臣慶親王都沒了戲,其他的皇族也只能靠邊站了。

也可以說,這是大清王朝最後一次權力的轉移,在光緒駕崩以後,慈禧的最後一天非常忙碌,她的生命也在走著倒計時。

說的好聽一點,她要處理好光緒皇帝的後事,其實,她也就在促成那次權力轉移。

很快,她就召見了溥儀的父親載灃,隨後就頒布了一道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Advertisements

緊接著,第二道懿旨又被頒布: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併兼承大行皇帝。

之後,就是慈禧太后的第三道懿旨,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

這三道懿旨,早都在慈禧太后的思考之內,她的壽命也所剩無幾了。

在光緒皇帝駕崩的第二天,從早上開始慈禧太后還在忙碌著光緒皇帝的身後事,她也自知「病勢危篤」,還頒布了最後一道且是最為關鍵的懿旨。


Advertisements

這道懿旨也是關乎於光緒後事和大清,首先她說明了可能要去世了,以後的軍國大事,全部都由攝政王來裁定,遇到重大的事情需要請示皇太后,然後由攝政王面議施行。

那天下午,慈禧太后就去世了,和光緒皇帝之死不過二十個小時左右。

據《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所述,關於光緒皇帝病重后的兩封信也能看得很清楚,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這兩個人,尤其是光緒皇帝,他的死並不是像傳言那樣病入膏肓,而是另有隱情。


Advertisements

劉和才是一位活了80多歲的老太監,據他回憶,當時光緒皇帝雖然身上有病,可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床上看著摺子。

還有一點,那便是光緒三十四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萬壽節」,恰逢西藏活佛來到京城中朝拜,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都勉強打起了精神,賜給活佛一桌宴席,並在萬壽節上共同觀看京戲演出。

在這之後沒過幾天,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都相繼患病,最後「均不能出殿」。

10月19日凌晨,內殿總管和膳藥房首領等人為慈禧太后診脈,同時報告了光緒皇帝的最新病情,他們也說,光緒皇帝的脈象很不好,也可以準備後事了。


Advertisements

慈禧太后此時也是無力地躺著,還百感交集地落下了眼淚,說:「他怎麼也病成這樣呢?後事多未準備,可是還沒有地呢。」

所謂的「地」,也指的是光緒皇帝還沒有陵墓。

不過,慈禧去世的前幾天,思路依舊非常清晰,能夠在病榻上隨時向著外部發話。

她叫來了慶親王、醇親王還有袁世凱,當然,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角色,便是溥儀。

這也能說明,即使慈禧已經是在病危之際了,還是沒有忘記將幼小的溥儀迎接進宮。

在光緒皇帝病危之際,李蓮英還告訴隆裕皇后說:「萬歲爺已病重,皇后為何不去瀛台看望?」


Advertisements

聽到這個情況,隆裕皇后也堅定地說:「沒有太后的旨意,又怎麼敢去呢?」

李蓮英心情也格外沉重,他說老佛爺現在也病重了,這是非常之時。

隨後,隆裕皇后還是去探望了光緒,光緒口述了兩道密旨,一是除掉袁世凱,二是給李蓮英特殊待遇。

光緒皇帝死後的第二天,慈禧早上還在研究著光緒的後事,下午穿上了壽衣。


Advertisements

在守靈的那些日子裡,李蓮英總是在寧壽宮西廊下候著,裕隆皇后在每次祭奠完成後,都會來到李蓮英這裡。


慈禧在那兩天內處理的事情,一直都有兩種觀點。

其一認為光緒是突然死亡的,慈禧屬於臨時處理問題;其二就是光緒是被害死的,慈禧只是順理成章將那些早就思考好的方式搬出來。


由於後來已經有了檢驗結果,那麼第一種觀點已經能夠被排除了。

就連1964年溥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一書中,他很清楚的闡明了觀點:光緒皇帝被害死。


Advertisements

從光緒皇帝的遺骨、衣物等地方檢測出來的結果看,都有著濃度很高的砒霜,只不過究竟是誰最後下的毒手,目前依舊存在爭議,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若沒慈禧的旨意,其他人也下不去手。

末代太監孫耀庭也回憶說,光緒和慈禧前後腳去世,在宮內外也引起了很大震動。

比較可疑的是,慈禧太后剛剛辦完喪事,李蓮英就連夜逃出了紫禁城,隆裕太后極力挽留,可是李蓮英就是認準了要跑。

之後,李蓮英也在西苑門外的一樁宅院里終日閉門不出。


而此前病重中的慈禧之所以能夠快刀斬亂麻,出發點也非常清楚,其一是因為溥儀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孫子,關係特殊;其二是溥儀當時還小並不懂事,若是病有迴轉的可能性,她還能繼續垂簾聽政。

一些老太監也流傳過傳言,在慈禧定下了溥儀後的第二天,也就是慈禧病逝的當天,她在用了午膳之後突然昏倒在座椅上,清醒后就命令軍機大臣草擬懿旨,她還說:「幾次垂簾聽政,是因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話里話外的意思,還是不希望太監和女人能夠出來當政,這也成為了裕隆皇后沒有走到這一步的原因,再加上溥儀二妹追憶的內容為作證,還是很可信的。

也就是這樣,溥儀最終在「三哭」中登基,他也成為了近代史中身份地位極為特殊的一個人。


參考

王道成.慈禧光緒的恩怨情仇——兼論光緒之死[J].清史研究

鄭連根.1908:秋瑾之墓與慈禧之死[J].民主與科學

馬忠文.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J].廣東社會科學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