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童星!5歲出道「是家裡搖錢樹」13歲被迫打針停止長高 今60歲:選擇與過去和解





她曾是台灣紅極一時的「天才童星」,卻也被稱為「最慘童星」。


在經歷種種不堪和痛苦之後,她選擇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Advertisements

她說:無論再怎麼不堪的人,只要有一顆願意的心,還是有機會重生,活出人生真正的使命和價值。


「最慘童星」



台灣一個小診所里,來了一位穿著富貴的老人和小女孩。她們不是生了什麼病,而是問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女孩不要長高。


醫生說有,但是很貴。


老人說:「錢不是問題,只要讓我孫女繼續當童星,還怕沒錢嗎?」


Advertisements

很快,女孩被按在一個凳子上,醫生拿著注射器將針頭從她的膝蓋扎了進去。


慘痛的尖叫充斥著整個屋子,女孩哭喊道:「阿嬤,我不要打針。」


可無論她怎麼掙扎,只迎來阿嬤一句:「你忍耐一點,為了你的前途。」


Advertisements

就這樣,女孩的身高永遠地停留在了149厘米。


這是台灣電視劇《珍珠人生》里的一幕,也是這位老人的飾演者紀寶如本人的真實經歷。


她5歲出道被稱為「天才童星」,8歲演電影火遍東南亞。


13歲時轉型當歌手,奶奶為讓她保持童顏繼續賺錢,不惜帶她去打抑制生長針。


她被當成搖錢樹長達十多年。

而當她終於有勇氣逃離時,卻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


Advertisements


紀寶如於1962年出生在台灣。


不幸命運的開始,只因她是一對龍鳳胎中的女孩。


不同於如今的龍鳳胎似雙喜臨門,在半個世紀前的台灣,這被稱作是一種噩運的詛咒,兩個孩子不能一起養。


於是在重男輕女的封建觀念下,紀寶如「理所當然」地成為犧牲品,被送到外婆家。


她人生中的第一個記憶是,一個身穿旗袍、身形婀娜的女子悄悄地塞了一些錢給外婆,然後摸了摸她的頭,就匆忙轉身離開。


「那是誰啊?」好幾次她都開口問,但始終都沒得到答案。


後來她才知道,那是她的母親,因為是父親的第三個老婆,所以她只能喊「阿姨」。


而每次經過父親家,外婆則都會刻意低下頭,拉著她快步離開。


Advertisements

通常祖輩都是比較疼愛孫子孫女的,但紀寶如的母親本就是養女,又在18歲時嫁人。所以她外婆並沒有像疼愛親外孫女一樣疼愛她。


她四五歲就開始燒火煮飯,只能穿別人不要的衣服,冬天還光著腳跑來跑去。


若是遇上外婆賭博輸了錢、喝醉酒,她則會被痛打一頓,或是毒罵一通。


每當這時,她都會很思念母親,但只能強忍著痛,在內心不停地呼喊:「媽媽,你在哪裡?」


Advertisements

對親情的渴望,讓她幾乎忘了,媽媽從來沒有抱過她,也不知道第一次見到爸爸是在幾歲。


他們像是兩個實際存在的陌生人,只是將那種被遺棄的感覺深深地埋植在她心底。


以至於她在日後詮釋起類似經歷的角色時,總是特別傳神,而且很快就進入狀態。


Advertisements


在喜怒無常中度日,紀寶如從小就學會了看人臉色。為討得別人歡心,她總是很有禮貌。


有一次她去紀家要生活費,見到阿嬤馬上九十度鞠並問好。


阿嬤通常是不太搭理她的,但這次不知為何,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很久,然後問她會不會哭,還說只要在10秒鐘之內哭,就給她一塊錢。


或是天賦異稟,又或是生活太過苦難,沒過幾秒鐘她就兩眼淚汪汪了,然後又在奶奶指令下露出甜美的微笑。


早就希望家裡出個大明星的阿嬤滿意極了,馬上就帶她去見當時的紅牌製作人試鏡。


試鏡的重點也是哭,製片人問:「如果媽媽沒有了。你會怎麼樣?」


這句話像是扎到她真實生命的痛處,眼淚馬上像水龍頭般嘩啦嘩啦地掉個不停。


接著她被要求演一段戲,不認識字,阿嬤就一句詞一句詞念給她聽。


神奇的是,她只需聽一遍就能倒背入流,演起來還絲絲入扣。


她像是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在大多缺乏親情的戲中,演得總是很生動。


演第一部戲時,有一場戲的台詞有一大整頁,不僅要全部背下來,還要邊說邊哭。


所有人都覺得這場戲難度很高,但紀寶如演起來卻毫不費力。


她還演過一個被虐待的養女的角色,有一場被打的戲,不用對方演員真的出手,她就能找到被打的感覺,哭得傷心欲絕。


後來她才明白,之所以能將戲演得那麼好,是因為困苦流離的童年經驗,早已醞釀成了一曲內心戲。


「我以為在演別人,但其實演的是自己。」


很快,她就通過自然逼真的演技和超強的背詞能力迅速走紅,還被媒體冠上「天才童星」的稱號。



後來阿嬤給紀寶如接了很多戲,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她幾乎是以攝影棚為家。


在她七歲時,電視台從現場直播改成錄影,她的作息更不正常了,常常錄到半夜,又在凌晨三四點被叫起來背台詞。


雖然累,不過她也很開心,倒不是因為有一堆影迷爭相拍照要簽名,而是她以為終於有機會改寫她那充滿悲劇橋段的人生劇本。


彼時的她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努力演戲,就可以搬回紀家,和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得到家人的愛。


阿嬤確實將帶回了紀家,只是她慢慢發現,自己只是從一所生存的監獄,遷移到另一所。


搬回紀家後,因為房間數量不夠,她只能和阿公阿嬤住在同一個房間,睡同一張床。


平時要是沒戲拍,她則會被反鎖在二樓的房間,那裡放了一個桶供她「方便」。


或許是這個遲來的「家」來之不易,年幼的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反抗。


後來紀寶如漸漸長大,當不了童星,阿嬤就帶著她轉型當歌手。


13歲時,她唱了卡通片《萬里尋母》的主題曲,又陸續推出了《白鴿》《夕陽山外山》等專輯,輾轉在東南亞地區巡迴演出和台灣各家歌廳演唱,常常唱到嗓子發不出聲音。


那時正值發育階段,阿嬤為了讓她繼續當童星賺錢,每天都會在她胸前裹上一層又一層的白布,試圖將胸部壓平。甚至帶她去診所打抑制生長針,讓她的身高永遠停在一百四十九厘米。


人前是風光無限的明星,人後卻是被軟禁的「犯人」。


十五六歲的紀寶如終於壓制不住內心的委屈和疲憊,越來越多的怨念在心裡產生:


為什麼從小就賺錢卻看不到錢?

為什麼不能去學校念書?

為什麼不能跟同學一起去吃飯?

......


因為從小很少去學校上課,她連最基本的發音都不會,加減乘除也只會算到百位數。


「我認為一切的錯都是阿嬤造成的......"


曾經她演戲是為了得到家人的重視,而現在似乎找不到什麼理由了。她開始萌生出退出演藝圈的念頭。


可這怎麼又能由她呢,只要沒有演出,她仍被反鎖在屋子裡。


直到18歲那一年,她這隻籠中鳥,才開始試圖撞破柵欄,朝自由的天空飛去。



有段時間,紀寶如的阿嬤因為生病住院,就讓她的大姐陪她。


不同於阿嬤會經常將她與其他人隔開,大姐會帶她去跟其他藝人閑聊。就這樣她認識了余龍。


余龍是一個不怎麼出名的小歌星,比紀寶如大9歲,經常對她噓寒問暖。


當慣了童星,紀寶如碰見誰都叫叔叔阿姨,但余龍對她說:你不要叫我叔叔了,好不好?


透過一些細節,從沒有談過戀愛,也從來沒有和異性接觸過的紀寶如,第一次感覺到有人在喜歡自己。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