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60餘年!91歲腫瘤專家總結「防癌處方」:生活中「4樣東西盡量別碰」越早知道越好

在現代社會當中,癌症困擾著無數的人,很多人都談癌色變,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對於普通人來說,預防癌症要比治療癌症顯得更為重要;對於那些患上癌症的病人來說,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更為有效。不過在現實生活當中,大家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被查出癌症的時候,很多都已經是晚期了。

作為腫瘤專家,孫燕院士在抗癌一線奮鬥了近60年,他在自己的一生當中,一直為抗擊癌症默默奉獻著,雖然已經91歲了,但是在一些會議上,老爺子說話依然是洪鐘有力,精神抖擻,甚至經常會跟身邊的工作人員開玩笑,常會說自己是80後。

Advertisements

孫院士曾自信地說,如果我身上出現了什麼健康問題,那麼多半都是早期的,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因為我一直堅信一個思想;「預防比治療好,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好」。

Advertisements

在公開採訪中,他分享過一些抗癌防癌的忠告,今天分享給大家。


孫燕院士總結的四種患癌因素

因素一:不良生活習慣

據統計,大約有將近一半的癌症的發生都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飲食上,如果經常吃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就很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和多種癌症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常吃一些有致癌風險的食物,如鹹魚、腌菜等,當中的亞硝酸亞成分比較多,在胃酸的的作用下,會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生成致癌物亞硝胺,增加食道癌、腸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暴飲暴食、吃飯過快、使用溫度過高的食物等飲食習慣,也會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喜好熱食、熱飲者發生食道癌的幾率非常高。

還有就是生活上的一些習慣,比如熬夜,女性如果長時間睡眠不足,乳腺癌的患病幾率可提升47%這主要是因為熬夜可減少褪黑素的分泌,而這種物質對抑制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又或者酗酒,酒精可促進致癌物吸收,增加患癌的風險,尤其是肝癌、胃癌、食道癌等癌症。

Advertisements

因素二:生物致癌因素

生物致癌因素主要包括病毒、黴菌、細菌等。

病毒:比如人類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舌癌、喉癌、皮膚癌等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宮頸癌;又或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艾滋病毒常引起淋巴瘤和白血病等。

黴菌:最為多見的就是黃麴黴菌、雜色麴黴菌能產生的黃麴黴毒素,從而誘發肝癌;鐮刀菌的代謝產物與亞硝胺有協同致癌作用,是導致食管癌的關鍵因素之一。

Advertisements

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胃炎、胃潰瘍、胃癌有一定關係。

其他:日本血吸蟲病可能誘髮結腸癌與直腸癌;埃及血吸蟲病可引起膀胱癌。

因素三:遠離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包括室外污染和室內污染,前者主要是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後者主要指廚房油煙、裝修污染、煙草釋放的致癌物(包括二手煙)。不管是哪一種,經常接觸,都可增加肺癌等癌症的發病率。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