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無愛婚姻!獨守空房數年衣食無憂,由情敵兒子送終 她的人生無輸贏

古代的時候沒有婚姻自由,也沒有戀愛自由。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點現代人幾乎是體會不到了。無論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人,對婚姻的看法都是非常重視。民國時期也是不例外。不過民國時期,大部分婚姻還是包辦的。


《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與冷清秋,《啼笑因緣》中的樊家樹與沈鳳喜,《紙醉金迷》中的魏端本與田佩芝……一對對痴男怨女,才子佳人,在民國大師張恨水的筆下演繹著悲歡離合。

作為民國第一言情寫手,張恨水一生寫情,高產120部作品,小說沸騰了整個民國,但似乎這一切都與他的原配妻子徐文淑無關。


圖 | 少年時的張恨水

Advertisements


封建悲劇下的騙婚

1913年秋,一位三十齣頭的婦人匆匆走進黃嶺村「老三房」家的客堂,一落座就歡喜地朝女主家揮手,「信蘭嫂子,前幾天你說過的那件事已經辦成了,姑娘祖上出過做官的,現如今家境雖差些,不過她爹也是個教書先生。」

此時的張恨水18歲,剛從蒙藏墾牧學校歸來,張母已經提前為他安排了婚事,一是抱孫心切,二是想以家庭困住兒子整天想外出闖蕩的心。


對於母親的包辦婚姻,張恨水三番四次地反對,但最終與魯迅如出一轍,為了盡孝還是屈服了,前提有一個條件是不接受絕對包辦,希望能親自看一眼。張母答應了這個要求,在媒人的陪同下,張恨水看中了這個長相清秀靈動的未婚妻,但遺憾的是,中途媒婆使了調包計,當揭開蓋頭那一刻,一個嘴唇上翹,鼻樑下塌,身材矮胖的女人映入眼帘,張恨水詫異一驚,憤怒地走出了洞房。

Advertisements

圖 | 張恨水與原配妻子徐大毛


這就是張恨水的原配妻子徐大毛,一個鄉野村姑,連名字都那麼土氣。

新婚燕爾,張恨水寫下了一段近乎生無可戀的文字:

Advertisements

「月圓之夕,清光從桂隙中射上紙窗,家人盡睡,予常滅燈獨坐窗下至深夜。」

在這場包辦婚姻中,張恨水極力地反對,又諷刺地接受,最後氣餒地把希望寄托在女方的容貌上,卻遭到了毀滅性的欺騙,看似成為了悲劇之下最悲慘的受害者,但其實最無辜的是這個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她不會知道,丈夫看上的其實是她容貌姣好的妹妹,而不是眉眼木訥的她,更不會知道,明明聽從父母之命出嫁,為何一開始就遭到了丈夫的厭惡。而且與張恨水比起來,她不敢也不懂得表達自己的困惑,她將帶著這些疑問,走完得不到答案的一生。

女人的好年華不是拿來抱怨

Advertisements


初入張家,徐大毛這個名字讓張家人感到簡陋,於是給她起了一個溫文淑雅的名字,叫作徐文淑。而新婚沒幾個月後,張恨水為逃避婚姻痛苦,急不可待地離開北上,一走就是四年,除了春節都不會回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張恨水與徐文淑並未圓房。

徐文淑這個人沒有美貌,沒有才華,也沒有家世,同樣,她也沒有心機,心地善良,性格淳樸,更可貴的是在備受丈夫冷落後,她也不生抱怨,做足做好了賢妻本分。彼時的張恨水正在北漂,前途迷惘未卜,後方的家庭責任與困窘艱難完全拋給了一個小腳女人來承擔。徐文淑不疏不怨地挑起了整個家的大梁,照顧好家裡的小姑子小叔子,深得鄰裡叫好。


即使舊式女性如何沒有文化,都不會失去人性的思考,她們身上往往展現出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徐文淑很好地詮釋了人生態度,女人的好年華不是拿來抱怨,愛情無法強求,親情足以經營。

Advertisements

在安徽潛山老家,徐文淑與張家人生活十多年,感情極深,小姑子同情她,開始教她認字寫字,希望能與哥哥交流,婆婆可憐她,多次哀求張恨水善待她。張恨水最終也聽命,回家就盡量與徐文淑待在一起,不久後生下一女,只可惜命運開了個玩笑,她的孩子不幸夭折了。

圖 | 中年時的張恨水


與情敵最快樂的10年

1926年,徐文淑迎來了人生第二個分水嶺。張恨水寫作事業達到頂峰,稿費豐厚,用4000元在北平買下了大宅,將一家人全部接到了北平安家。

從只能在春節團聚時凝望丈夫的背影,再到切切實實地相聚在一起,對於徐文淑來說,她心裡一定僥倖過有希望改善與丈夫之間的冷漠關係。然而遺憾的是,搬入新家的第一眼,她就看見了情敵,還有情敵的女兒。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