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80載「10年苦戀終成眷屬」 「70年婚姻聚少離多」妻子自稱是最幸福的女人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在那個硝煙四起的年代,楊敏如能夠成為南開中學的老師已經實屬不易,但是深受上天眷顧的她,愛情也悄悄降臨在她身邊。

1931年,因為堂哥的關係,楊敏如認識了羅沛霖。起初,兩人常常一起替國家抱不平,自然而然會有許多共同的話題。等到上了大學漸漸親密之後,羅沛霖告訴楊敏如說他想要找律師解除之前父母替他操辦的婚姻,他不希望這種婚姻關係影響自己的愛情。

後來楊敏如在給羅沛霖的回信中表示支持他反抗這種封建思想,一封長信,給予了羅沛霖與封建抵抗到底的力量。楊敏如也懂得,羅沛霖是為了不拖泥帶水,如果他的包辦婚姻沒有解除,他是不會輕易和自己談感情的。儘管他們常常書信往來,但是只要事情還沒有解決,他便不會涉及到感情方面。而楊敏如也只是一路支持和陪伴著羅沛霖,她從不催促,也從不哭鬧,不願成為羅沛霖的羈絆。

Advertisements

耐心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1941年,楊敏如與羅沛霖得償所願,在重慶喜結連理。這場婚禮相當特別。當時政局紛亂,羅沛霖因為正在著手建立一種特殊的關係,為了掩飾,楊敏如和羅沛霖決定舉行一場雙婚,才有了兄妹同場的婚禮。

圖 | 楊敏如和羅沛霖


這場雙婚的另一對新人正是楊敏如的哥哥楊憲益和嫂嫂戴乃迭。婚禮現場也甚是壯觀。楊敏如和戴乃迭的婚服一個綉梅花,一個綉鳳凰,兩位新郎穿的都是絲綿長袍。楊敏如和羅沛霖的證婚人是南開中學的校長張伯苓,而楊憲益和戴乃迭也請來了當時的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參加的賓客好友裡還有燕京大學校長梅貽寶等眾多知名人物。

證婚人羅家倫在婚禮上以「十年」讚羅楊,愛情專一,終成眷屬,如此深情,還好沒被辜負。楊敏如深情回憶:「《蒹葭》的鐘情曲在心裡響起來,我感受到愛情的喜悅與香甜。那一年我二十五歲,沛霖二十八歲。到那時我們唱著蒹葭情曲也已整整十年了。」漫長的十年裡,楊敏如都是這般斬釘截鐵地愛著羅沛霖,幸福終究沒有遲到。

Advertisements

圖 | 楊敏如


人們常說「有國才有家。」楊敏如自然也明白,在國家興亡之際,羅沛霖響應國家號召,調到北京電信工業局,後來又被提為兩院院士,於是楊敏如也一起搬到了北京。可是到了北京,羅沛霖變得更加忙碌,經常要出差,無法給予楊敏如很多的陪伴。作為妻子的楊敏如沒有一句怨言,她儘力地照顧好家庭,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

雖然楊敏如和羅沛霖在很多時候無法像別的夫妻那樣朝夕相對,但是幾十年的婚姻一直都很甜蜜,勝就勝在他們彼此信任,才有了這樣堅固的感情。

Advertisements

夫婦同心難免會惹人眼紅,有一次羅沛霖出差回來,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內容大概就是說楊敏如現在有多少追求者,有多少人喜歡她。結果羅沛霖看完信後完全不當一回事。他們二人之間的感情,可不是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能夠破壞的。

圖 | 羅沛霖在柏林斯大林大街


Advertisements

偶爾的分離沒能將彼此的距離拉遠,六七十年代那段煎熬的歲月也拼了命地想要讓他們分開,但是這一次命運向他們妥協了。

無奈生活所迫,楊敏如和羅沛霖被隔離了。在隔離期間,有人問楊敏如還要不要和羅沛霖在一起,楊敏如總是堅定不移地回答:「要!」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無數對恩愛夫妻敗給了殘酷的現實。面對苦不堪言的生活,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退縮,選擇了放棄愛人。但是楊敏如不肯,她也相信丈夫定然也不會拋棄自己。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楊敏如能與羅沛霖維持長期不間斷的感情也不是毫無道理。

當然,要想幾十年的婚姻都沒有矛盾是很難得的,楊敏如和羅沛霖之間偶爾也會因為性格問題吵吵小架,但是吵完很快就過去了。功課出身的羅沛霖日常總是不愛說話,但是總喜歡對別人說:「我這輩子就她一個女朋友,她這輩子也就我一個男朋友。」說完就傻笑地看著楊敏如。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濃情蜜意都藏在了細節裡。

Advertisements

晚年的平淡生活因為有了彼此的陪伴而變得鮮活起來。已經91歲的楊敏如還戴著羅沛霖在鑽石婚之前送的鑽石戒指。每每撫摸著戒指,她的內心又會綻放出花來。年輕的時候丈夫沒能經常陪在身邊,等到兩人都兩鬢斑白了,倒是天天待在一起,每天一杯下午茶,一杯咖啡,加上一小塊點心,記錄了他們這一生的相濡以沫,也讓從前遇過的灰暗變得熠熠生輝。

無可奈何花落去,丈夫羅沛霖離開的第六年,在2017年,楊敏如也離開了,享年102歲。

Advertisements

這位自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她的璀璨人生不是別人為她安排好的,也不能說是上天的寵愛,一切都源於她明白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在工作時,她追求國家的安穩,因此入對了行。在戀愛時,她追求獨立,最後嫁對了郎。

人的一生所要做出的選擇有很多,每一個分岔路口都通往不同的路。當然選擇本身是沒有對錯之分的,關鍵在於你能否堅定不移地走到最後。到了生命的盡頭,一切答案便會揭曉。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