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致癌清單!一年457萬人患癌「除了中式鹹魚」8種東西盡量少接觸 9大預防建議:不要忽略了


「為什麼偏偏是我得了癌症?老天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回想人生過去三十年,我究竟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要用癌症來懲罰我。」

「真不想死啊,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日會得癌症。」

.....

小艾聽過很多癌友患癌後的心聲,其實癌症離大家並不遙遠,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20年新發457萬例癌症,死亡人數超過了300萬,而導致癌症的真兇可能就隱藏在每個人身邊。


Advertisements

一、一年457萬人患癌,致癌物要遠離

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找出很多的致癌物、潛在致癌物,按照致癌證據的強弱程度,將它們分為四個等級,一共5類:

1級致癌物:

指已經有足夠醫學證據、動物實驗證明可致癌物質,目前已有120種物質被列入一級致癌物;

2級A類致癌物:

指很可能對人類致癌但缺乏足夠實驗證據,動物實驗上有明確的證據表面會致癌,目前已知有81種物質屬於2級A類致癌物;

2級B類致癌物:

指對人類和動物的致癌證據均不足的物質,目前已知有299種物質屬於2級B類致癌物;

3級致癌物:

指尚不能確定是否對人類致癌的物質,目前已知有502種物質屬於這個行列;

4級類致癌物:

指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質,目前僅有己內醯胺屬於1級類致癌物。

Advertisements


可以明顯看出,一級致癌物是目前最為明確的致癌物,跟隨小艾一起了解下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級致癌物,很可能你每天都在接觸這些物質。


Advertisements

二、揭秘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級致癌物

1、容易被吃進去的一級致癌物


①中式鹹魚

中式鹹魚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高濃度的鹽分腌制,這樣一來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會在胃腸道的酸性環境內轉換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具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容易誘發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發生。


②乙醛——酒

酒精進入人體內後會經過一系列的複雜代謝過程,過程中容易轉換成乙醛,而乙醛停留在體內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不僅可以和體內的DNA結合,誘發基因突變。還會導致體內的正常細胞凋亡,誘發慢性炎症、細胞複製,而這些因素都會間接、直接的誘發癌症發生。


③黃麴黴素——發霉食物

黃麴黴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強致癌物之一,1mg的量即可致癌,一次性攝入20mg即可導致一名成年人死亡。黃麴黴素最喜歡藏在發霉的食物里,尤其是一些澱粉含量高的,包括花生、玉米、堅果等,這些食物一旦發霉、發苦要及時丟棄,避免誤食而攝入黃麴黴素。

Advertisements


④苯並芘——燒烤食物

苯並芘是多環芳烴類物質中毒性最大的一種,可通過吸入、食入以及皮膚吸收等方式進入體內,大部分的苯並芘進入體內需要在肝肺細胞的氧化酶激活下轉換成多種代謝物,繼而對基因帶來損傷,沒有及時修復容易誘發癌變。苯並芘在香煙煙霧、汽車尾氣、熏烤、高溫烹飪食物內十分常見。


2、容易被傳染的一級致癌物

Advertisements

①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誘發胃癌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63.4%的胃癌是由於感染幽門螺桿菌所致。在自然環境中,人是幽門螺桿菌唯一的傳染源,主要可通過糞——口、口——口、胃——口途徑傳播。

②HPV病毒

2014年,HPV(人乳頭瘤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型被列為一級致癌物。中國科學報發表的數據顯示,99%的宮頸癌病例都是由HPV感染所致,HP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性行為。除了性行為外,被污染的浴巾、浴盆等間接性接觸也可能會導致HPV感染。

③乙肝病毒

大陸一直都有「肝病大國」的稱號,約有8成的肝癌患者和乙肝相關。感染乙肝後,沒有及時干預可能會逐漸演變成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母嬰以及性傳播,如和乙肝患者進行沒有防護的性行為、日常輸血/紋眉等創傷性行為消毒不到位等,都可能引起感染。

Advertisements



3、容易被吸進去的一級致癌物

①、煙草

煙草燃燒的煙霧內含有7000多種化合物,數百種有害物質,不論是一手煙、二手煙還是三手煙,都會嚴重威脅身體健康。長期吸入煙草煙霧會加速基因損傷、阻止基因修復,從而誘發癌症發生。

②、甲醛

Advertisements

甲醛是一種有毒、有刺激性的氣體,它還是一種潛在的強致突變物之一,具有很強的致癌、促癌作用,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能會誘發鼻咽癌、結腸癌以及白血病發生。在劣質裝修材料中,甲醛超標的現象十分常見。

看到這裡,很多人覺得心驚膽戰的,生活中真是處處都是致癌物,難道自己就逃不開了嗎?只能等著癌症找上門嗎?


三、生活中處處是致癌物,怎麼辦?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薛妍表示,致癌物並非接觸了就一定會患癌,癌症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結果,真正想要防癌的話,做好這些事非常重要。


防癌首先需要從生活方式上做出改變,包括健康飲食、積極鍛煉、心理調節以及定期體檢等,同時還需要注意儘可能的減少接觸致癌物的機會。保持正確的防癌方式可以很大程度預防癌症發生,日常不必過於憂心。


致癌物雖然處處可見,但是也不要談之色變,對於普通人而言,要盡量地少接觸這些物質。同時還要注意做好上述的一些防癌措施,相信癌症會離你很遠。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美國癌症協會公布「9大防癌建議」,其中有四個很多人忽略了



近日,美國癌症協會在腫瘤學頂級期刊上發布了癌症一級預防計劃。



主要癌症預防干預措施,大概可以歸類為9個方面:

控煙限酒控制肥胖健康飲食運動預防病原體感染防曬減少不必要醫用放射減少室內材料污染

其中,預防病原體感染、防曬、減少醫用放射、減少室內材料污染 4個方面往往被不少人忽略掉!

結合我們自己的情況,一起來看看這些防癌建議:


1. 遠離11種病原體

目前,共11種病原體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有致癌性,包括:

▼1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

▼7種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

▼3種寄生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肝吸蟲)、埃及血吸蟲。


對於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感染,我們建議:

▍① 宮頸癌——HPV人體乳頭狀瘤病毒

途徑:性傳播途徑、密切接觸、間接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醫源性感染、母嬰傳播。

預防:接種HPV疫苗、注意個人衛生、注意性生活衛生。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篩查。

提醒:感染HPV早期無明顯癥狀,引起宮頸病變後,可能出現性生活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有異味、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等,要及時就醫。

▍②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途徑:口腔唾液、糞便經手、食物接觸口

預防:餐前要洗手,盡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餵養幼兒。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經常消毒。

提醒:如果出現口臭、泛酸、胃痛等癥狀的患者,應做胃鏡和hp感染篩查。


▍③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蟲

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生吃淡水魚蝦等

預防:接種乙肝丙肝疫苗;在獻血或輸血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做好婚檢孕檢;少吃生的淡水魚蝦。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切不可輕視。


▍④ 鼻咽癌——EB病毒

途徑:唾液傳播

預防:接種EB疫苗,注意避免口對口傳播和噴嚏飛沫傳播。


2. 防曬,減少皮膚癌風險

防曬是被不少人忽略的!然而,太陽紫外線輻射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比如Meta分析顯示,10次曬黑設備暴露就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風險增加34%。

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方式,但我們拒絕暴曬!

建議:

▍① 避免正午太陽直射;

▍② 適當使用防曬霜;

▍③ 戴寬沿遮陽帽和太陽鏡;

▍④ 穿防曬衣;


3. 減少不必要醫用放射

IARC認為,所有的電離輻射都有致癌性。2006年數據顯示,48%的電離輻射來自於醫療設備(如CT),包括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暴露。


醫用電離輻射與多種癌症相關,CT風險最大。一名40歲的男士和女士接受單次CT冠脈造影後,其終生患癌風險大約分別為1/600和1/270,但頭部CT的風險要小得多(分別為1/11080和1/8100)。

不過,老年人接受這些檢查時風險偏低。


4. 減少室內建築材料放射

氡污染、甲醛污染、苯污染等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其中,氡污染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僅次於煙草的第二大致肺癌物質。據美國國家研究委會估計,美國3%-4%的肺癌死亡可通過減少室內氡暴露來預防。


▍① 氡:一種有放射性的氣體,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建築材料是室內氡的最主要來源,如礦渣磚和裝修使用的天然石材以及瓷磚和潔具等陶瓷產品。

▍② 甲醛:主要來源於裝飾裝修和傢具所使用的人造板,如複合地板、大芯板、密度板以及裝修使用的白乳膠和布藝製品等。

▍③ 苯:主要來自溶劑型木器漆、油漆、溶劑型膠合劑和清潔劑等。

建議:

裝修新家入住前,建議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一次室內環境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決定能不能入住,如果污染不是很嚴重,最好通風6個月左右再入住。家中多通風,可以降低室內氡、甲醛等濃度。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居住室內氡濃度應<2.7pCi/L。而美國環境保護機構建議,室內氡濃度≥4.0 pCi/L就超標。



5. 戒煙是防癌頭等大事!

控煙是防癌的「頭等大事」!1991年以來,美國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歸因於吸煙率的下降。

建議:

▍① 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② 吸煙導致人均壽命縮短十年以上。

▍③ 如果40歲以前戒煙,可以奪回9年壽命。


6. 限酒,任何飲酒都有害

198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首次將酒精歸為致癌物。過量飲酒可造成身體多方面不良影響,至少與7種癌症有關(英國科學月刊《成癮》)。


1、口咽癌2、喉 癌3、食道癌4、肝 癌5、結腸癌6、直腸癌7、乳腺癌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日飲酒量女性不能超過1份,男性不能超過2份。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男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否則即為飲酒過量。

25克酒精量是什麼概念?大概換算下,記住:

▍白酒:每次不要超過1兩

▍啤酒:每次不要超過一瓶

▍紅酒:每次限制在一紅酒杯左右

證據表明,即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發生風險,包括乳腺癌。因此,為了預防癌症,不建議飲酒。


7. 控制肥胖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幾乎全球都在發胖。肥胖成年人的總數更是增加了6倍之多。

▼肥胖至少與13種癌症有關: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身體肥胖工作組2016年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認為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肥胖與以下13種癌症存在因果關聯:

乳腺癌(絕經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膽囊癌、腎癌、肝癌、腦膜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賁門癌和甲狀腺癌。


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WCRF/AICR)的專家近年來將晚期前列腺癌和口腔癌、咽喉癌列為了可能有證據支持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詳細:各種癌症與肥胖的關係↓↓↓


圖片來源:梅斯醫學

肥胖很大程度上是能量攝入過多導致能量失衡的結果。

▼三高飲食:不健康飲食與肥胖關係最為密切,包括含糖飲料、快餐、西式飲食(高糖、肉多、高脂)。高膳食纖維飲食和地中海飲食則可減少肥胖。

▼不運動:久坐和喜歡看電視、電腦和手機等行為也會導致肥胖,而步行等有氧運動則可預防肥胖。

建議:標準體重中,男性腰圍要控制在90厘米以內;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5厘米。


8. 飲食:多點果蔬,少點紅肉

每天一斤蔬菜半徑水果,你能達到嗎?生活好了,我們有時候吃肉比菜都多。然而報告指出:


▼① 紅肉吃太多,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加工肉類(如,熱狗、培根、香腸、熟食肉)被列為致癌物質,主要是導致結直腸癌風險增加。

未加工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列為可能致癌物質,有限證據表明,其與結直腸癌有關。

每天每攝入100 g紅肉或50g加工肉,結直腸癌風險分別增加17%和18%。

肉要吃,但建議限制肉類和加工肉攝入。


▼② 適當增加果蔬和穀物的攝入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防癌物質,包括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和膳食纖維。指南建議:

▌每天至少吃5份蔬菜和水果。而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優先選擇全穀物而不是精製穀物。平時可把三分之一的精米白面換成全穀物粗糧,如燕麥、小米、黑豆等。


9. 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

美國2.9%的癌症與運動不足有關,運動不足對女性(4.4%)的影響遠大於男性(1.5%)。運動不足對子宮癌影響最大,佔26.7%,其次是結直腸癌,佔6.3%。

而運動可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包括絕經前和絕經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膀胱癌、胃癌、食管腺癌風險。


為了預防癌症,美國運動指南建議:

▌成年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

▌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慢跑);

▌或等量的兩種運動組合。


這麼實用的防癌建議,快分享給身邊人吧!


參考資料:

① 中國循環雜誌《美國公布癌症預防建議:控煙是頭等大事!任何飲酒都有害,減少醫用放射》

② 健康時報網《搬新家之前先做個環保測試》

③ 健康時報網《中國女性肺癌高發原因在廚房》

④ 健康時報網《瓷磚致癌?室內氡是肺癌第二誘因》

⑤ 健康時報微信《小心!癌症也會「傳染」!》

⑥ MedSci梅斯《頂級期刊CA(IF=244):肥胖和癌症之間的關係!》



文章參考:360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