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用「亡親生前睡過的床」?不是迷信「3個害處」一目了然 越親近越要避諱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這首悼念亡人的古詩,寫盡了思念摯愛之人的酸楚,讓今天的人們看到,仍然難免動容。可見無論在何時何地,親人的離世都讓人難以釋懷。甚至有的人因為悲痛過度,導致自身的健康也受到很大影響。


Advertisements

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看待死亡,在親人去世時的悲痛心情是一樣的。而且由於歷史悠久,關於已逝親人的所謂忌諱也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不能睡死人生前的床,而且越是親近的人越不能這樣做,這其中可不是迷信,這是為什麼呢?


Advertisements

生離死別中的人們

俗話說「人生在世,生死二字。」除了這兩件,別的都算不上大事。如果說出生代表一個開始,那麼死亡就是一個結束。在結束的時候,人們的一生功績也好,惡性也罷,都會被活著的人評價。

因為死亡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一個平庸的人也往往會獲得高於自身成就的評價,而一個常做壞事的人,如果不是大奸大惡之徒,通常也會得到生者的原諒。這就是人們總說的「死者為大」。


Advertisements

在親人或愛人離世的時候,悲傷通常是無法避免的,更有甚者,有的人因為悲傷過度而死去。如古代有名的傳奇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兩個人兩情相悅,私定終身,但因為世俗眼光不能在一起。最終一人鬱鬱而終,而另一個人也隨之而去。

雖然故事結尾用了浪漫主義手法,讓兩人雙雙化蝶,但從現實中來看,祝英台悲痛欲絕而隨之病逝的可能性最大。


Advertisements

還有一位西晉的荀粲,因為其妻子貌美如花,所以使他對妻子深深愛戀。後來因為妻子患了重病,但醫治無效,最終身亡。他飽受思念之苦,最後也患上重病,離開了人世。

比起這些過於痴情的人物,大部分人在悲傷過後,更喜歡用體面的葬禮或者隆重的殉葬,憑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亡人的深情厚意,這一點無關地位財富。正是在這樣的心態催生下,產生了我國流傳多年的獨有習俗和文化。


Advertisements

關於死亡的習俗

悠久的歷史造就繁複的祭祀習俗,而在其中關於人在死亡之後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多。比如古時在帝王去世後,通常會使用大量的物品用來陪葬。在土葬中,皇帝在生前使用過的和喜愛的物品會被和屍體一起埋葬,甚至有些殘暴的君王會讓自己的妻妾陪葬。

相比於皇家的殉葬方式,民間大多採用火化的方式來處理死者的遺物,以此寄託對親人的哀思。比如燒掉死者生前的衣物,讓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可以穿自己喜愛的衣服;燒掉死者的枕頭和日用品,讓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可以用到生前合用的器物;還有在殉葬的時候燒紙錢等,同樣是為了讓親人可以過上富裕的日子等等。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