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殘疾」還要生!無腿媽媽試管生下雙胞胎兒子 5年後稚子「反哺母親」:我們就是媽媽的雙腿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墨萱圖》

俗話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對於女性來說,生育和育兒的過程就是一場無形的蛻變。女性從艱苦的生育中學會咬牙隱忍,而孩子又如一面鏡子,讓女性從養育孩子中學會改進自己的優缺。可以說,母親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母親身心的殘缺會通過育兒的過程獲得圓滿。對於身體有殘疾的女性來說,也是一樣的,新生命的到來,會給本就不幸的命運帶來對未來的持續期待。


Advertisements

案例

呂娟是一位無腿殘疾人,在她十四五歲的時候,她因為發生嚴重的車禍,不得不截掉整個下半身。從此呂娟便成為了一名"半身人",日常的生活只能靠雙手完成。雖然命運如此不幸,但是呂娟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期待,她依舊嚮往著普通人會有的婚姻和生育的渴望。她通過網戀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也是一位殘疾人,然後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呂娟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決定要孩子。她和丈夫使用試管嬰兒技術懷孕,歷經艱難十月懷胎後,成功誕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雖然是殘疾半身,但她依舊用輪椅和板凳撐起了對兩個孩子的照顧。


Advertisements

五年後,兩個孩子已經能基本自理。兩個孩子都知道母親孕育他們的艱辛,他們經常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疊衣服、掃地和擦桌子等等。他們對媽媽說,以後我們就是媽媽的雙腿,媽媽想去哪兒,我們就抱她去哪兒。兩個小天使真的要暖哭眾人,讓人動容。


分析兩個孩子如此體貼有愛,其實是對母親愛的回饋。

(1)母親的辛苦養育

呂娟養育兩個孩子是十分辛苦的,但呂娟不曾迴避自己身為母親的責任,雖然自己殘疾,但是仍舊希望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一切。這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們清楚母親為了他們付出了多少代價。

(2)孩子擁有感恩之心

雖然呂娟的養育很辛苦,但是社會上依舊不乏有父母寵愛出白眼狼的例子。兩個孩子如此體貼,既是孩子天然具有純真的心意,也是母親養育的功勞,讓孩子擁有感恩之心,知恩圖報。

Advertisements


(3)不計回報的愛

愛是相互的,有些父母沒有為孩子做過什麼,長大後卻仗著自己是孩子父母索要贍養費。愛很多時候無法計較,呂娟對孩子抱以不計回報的愛,哪怕忍受生育的風險,哪怕育兒十分辛苦。正因如此,孩子才會願意在仍需要別人照顧自己的年紀,反過來試圖照顧自己的母親。


Advertisements

父母要對孩子施與不計回報的愛,培養孩子感恩善良的品格。

(1)父母給孩子營造充滿愛的環境

原生家庭的不幸,很多時候會伴隨孩子一生。所以育兒首先付出的是父母,不僅是口頭上要對孩子施與愛,而是要在實際行動中營造溫馨健康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從小不缺愛。

(2)教導孩子樂觀看待生活

即便生來不幸,也不要怨天尤人。正如呂燕十分艱辛,亦嘗試微笑面對生活,挑戰自己一樣。父母要教導孩子,人的一生並非始終順遂,面對挫折,我們要樂觀的看待它,直面困難與挑戰。


Advertisements

(3)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

家長要注意引導和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比如帶他們去福利院或看望街道孤寡老人,讓他們面對災難時保有憐憫,面對他人苦難時能夠共情。如此,孩子自然會習得同情和感恩。孩子也能成為善良的人。

總結

命運無常,時運有艱。可是我們依舊可以樂觀積極地看待生活,對未來保有持續的期待,誰能說有舍有得中沒有收穫呢?希望父母們都能對自己,對生活,對孩子,對未來……始終保有期待。


比親生還親!她27歲當繼母「養子僅13歲」 如今養子「反哺母愛」日夜陪護:沒有她就沒有我

父母是世界上最無私的人,他們撫養我們長大,教育我們做人。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他們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出門在外,衣食冷暖,都在他們的惦記之中。父母恩情大於一切,我們要終身回報,莫要不孝。

Advertisements


行攝周六,一行人來到豫西三門峽陝州的一個村子。一路走著,沿途遍地可見坍塌廢棄的地炕院,一片荒蕪破舊,想來居住的地坑院現在已經特別少了。走了好一會,看到了一顆梨樹,一個老奶奶正坐在窯洞口洗碗呢。老人家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她60年前從安徽逃荒嫁到河南,如今已經87歲了。我們一起來回憶她這些年悲喜交加的生活。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