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釘子戶!夫妻聯手獲得「7400萬拆遷款」 分完錢後卻落得「唏噓結局」值得反思

而這一地點,正是蔡珠祥和妻子的居住點蔡屋圍村。

能拿到賠償款離開城中村,村民們自然高興,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開發商只給出每平方米6500元(人民幣、以下皆同)的賠償。

村民們一聽,大失所望。

每平方米6500元的價格也就跟他們每年房租差不多,這誰能答應啊?

所以這一年的拆遷以失敗告終。

因為村民反對,拆遷和改造受到了阻礙,這一拖就是三年。

2006年,相關部門只好加大了籌碼。

「在原來賠款的基礎上,每棟樓再一次性由公司補償30萬,羅湖區政府補償36萬,並且建成後村民們可以享受商品房分紅。」

這個補償方案一經提出,絕大多數村民都覺得很不錯,紛紛簽下安置補償協議。

只有蔡珠祥一家,成了例外。


原本蔡珠祥也是動了心的。

但當他了解到相關政策後,態度相當強硬:我不簽。

Advertisements

當年他在香港打工的時候,拿到了香港合法居住證。

這一身份,意味著他無法享受後續的商品房分紅權。

失去了源源不斷生財的6層小樓,卻沒有辦法享受商品房分紅權,夫妻倆說什麼都不答應。

施工迫在眉睫,相關部門只好做出讓步,以9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對蔡家進行賠償。

當時深圳的房價基本不超過萬元,但蔡珠祥覺得房價這幾年一直在漲,超過萬元只是時間問題。

他要求高於市場價,每平方米的價格不能低於1.2萬元。

開發商找專業機構對蔡家的房子進行評估,專業人士認為,蔡家的房子是宅基地自建房,本來就沒有商品房的價值,一平方米5000左右就不錯了。

開發商不答應蔡家獅子大開口,雙方不歡而散。


Advertisements

在這場拆遷拉鋸戰中,偌大的工地上只有這幢6層小樓孤獨而倔強地屹立著。

但蔡珠祥絲毫不慌,他開始研究起了相關法律政策。

開發商見蔡家油鹽不進,只好把相關情況反映給了深圳國土局。

沒過多久,深圳國土局就發出了通知,倡議蔡家在20天內搬走。

蔡珠祥接到通知,半點都不懼,反手就拿出了《物權法》。


Advertisements

他振振有詞地說:「根據《物權法》,如果是像建地鐵、政府機構這樣涉及公共利益的項目,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但是建金融中心是商業利益,我可以和他們自由談判。」

這邊,蔡珠祥拿著《物權法》談判;

那邊,張蓮好化名「阿香婆」寫了文章《南方第一高樓之徵地拆遷令我感到弱勢》發表在網上。

她把自己和丈夫描繪成了辛辛苦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有套房子養老還要被壓榨的可憐老人。

文章一經發表,引發無數看客議論。

眾人心疼文中的蔡張夫婦,開始在網上為他倆鳴不平。

眼看事情愈演愈烈,終於驚動了官方。

官方明令禁止強制拆遷,蔡珠祥夫婦態度又如此強硬,開發商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1.不拆蔡家。

2.聽蔡珠祥夫婦的,打錢。

這棟6層小樓處於中心位置,不拆是不可能的,最終開發商還是答應了夫妻二人。

Advertisements

就這樣,蔡珠祥得到了1700萬的天價補償款,被稱為中國「最牛的釘子戶」。


在外人眼裡,這對夫妻與開發商談判的過程中團結一心,好似銅牆鐵壁,無懈可擊。

實際上,日子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長達16年的分居,張蓮好早已對蔡珠祥沒了感情,唯一能夠維繫兩人感情的就剩下這棟小樓。

小樓被拆後,那就徹底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


Advertisements

1700萬分成4份,蔡珠祥、張蓮好和一雙兒女各一份。

拿到各自的補償款後,兩人分道揚鑣,從此不知對方去向。

有人說:「張蓮好拿到錢就離開了深圳,回了自己的老家——廣州。」

也有人說:「張蓮好在深圳租了房子,一個人生活。」

至於蔡珠祥,給自己買了一套131平方米的房子,買房加裝修花了200萬。

2012年,他又談了一個女朋友,每天下樓散散步遛遛狗,看起來似乎很自在。

有人問他有沒有後悔過當年的選擇,他說:

「不會後悔。」

但也不是沒有後悔的地方。

時過境遷,兒子也都已成家立業。


如今,他想見孫子都成了一種奢望,每一次午夜夢回,難免有些遺憾。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社交圈子也越來越小。

同一個小區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看上去有點駝背的老人,就是轟動一時的「天價釘子戶」。

Advertisements


後建成的京基100大廈


錢重要還是家重要?看到這裡,相信朋友們心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你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未來的結果造成影響。

但我們還是要活在當下,因為世上有很多事情是無法預知也無法提前的,我們只能說這都是未知的選擇。

學會知足常樂,不念過去,才能不畏將來。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