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後狂歡買醉!27歲男子「腹部如刀割」罹胰腺炎 堅持清淡飲食「半年再複診」嚇傻:怎麼變癌了

  • 2025-05-06 12:46

2022年,27歲的周先生已經和女朋友曉麗來上海打拚三年了,他們倆是初中同學,從學校一路走進社會,十年感情,說不上轟轟烈烈,但扎紮實實。畢業來上海的這三年,他們一起擠過十平米的出租屋,一起半夜加班後吃熱氣騰騰的路邊攤,一起規劃未來的婚姻和房子。周先生一直以為,只要努力,苦一點沒關係,兩個人咬咬牙就能熬出頭,但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直到2月16日那天晚上,周先生提前結束加班,手裡拎著曉麗最愛的小蛋糕,準備給她一個驚喜。可打開房門的瞬間,他卻看到曉麗穿著睡衣,靠在另一個男人懷裡,房間裡到處散落著衣物、氣氛曖昧。而那個男人西裝筆挺,可年紀卻幾乎能做曉麗的父親。

當天晚上,兩人爆發了十年來最激烈的一次爭吵,最終周先生也無法原諒曉麗的背叛,第二天就搬出了合租的房子。從這之後,周先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一頭扎進了酒吧,從此開始夜夜買醉,白天無精打采地上班,晚上借酒澆愁,每晚都要喝到爛醉如泥才肯回家。

但實際上,酒精並沒有給周先生帶來真正的安眠。每晚三四點,他總會在迷糊中驚醒,心跳加快、胸口發悶,翻來覆去睡不著。慢慢地,他的臉色日漸蠟黃,眼圈發黑,胃口也越來越差。整個人像脫了殼,沉在情緒的泥沼裡,找不到方向。

5月2日晚上,周先生在外賣軟體上點了幾十串燒烤,還配了幾瓶冰鎮啤酒。他邊追劇邊吃,油膩的五花肉、爆辣牛筋混著酒精咕咚咕咚灌下肚,而微醺之後,周先生又無法自已的想起了曉麗,最後沒控制住喝了十幾瓶啤酒。喝完收拾垃圾時,他卻突然感到上腹部一陣沉悶的脹痛,好像有團火堵在肚臍以上,隱隱作痛又說不上具體位置。

緊接著,又是一陣反酸,胃裡發熱、口中泛苦、喉嚨有灼燒感,噁心感也越來越強。周先生坐立難安,最後不得不去衛生間嘔出了不少食物,直到吐得一乾二淨才覺得整個人輕鬆了些。

凌晨兩點,劇烈地腹部疼痛讓周先生從睡夢中驚醒,他只感覺上腹部像是被刀割一樣,一陣一陣的絞痛,每次疼痛襲來都讓他渾身打哆嗦,冷汗也瞬間浸濕了後背。還沒等周先生做出反應,就感覺這股疼痛開始迅速向肩部、背部放射,很快就疼得他蜷縮在床上,臉色慘白、四肢冰冷,就連呼吸都變得淺快而急促。直到這時,周先生才意識到這可能不是簡單的吃壞了肚子,他趕緊撥打急救電話。

到醫院後,醫生見周先生臉色蒼白、脈搏微弱,立即安排血液檢查、腹部CT和尿澱粉酶檢測。檢查結果很快出來:血清澱粉酶升高至560U/L(正常值30-110U/L),尿澱粉酶突破1000U/L,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提示體內炎症反應強烈;腹部CT顯示胰腺腫大,周圍滲出明顯,胰周脂肪模糊,符合急性胰腺炎中度發作期的典型表現。

得知檢查結果後,醫生神情嚴肅地解釋道:「你的癥狀就是典型的急性胰腺炎,多半與近期過量飲酒、高脂飲食直接相關。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引發胰腺壞死、感染甚至休克,嚴重時還會威脅生命!」

接著,醫生立刻啟動了搶救流程,將周先生轉入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和抗炎治療。輸液管紮上、氧氣戴好,護士迅速為他掛上生理鹽水和抗生素,同時輸入抑制胰酶的藥物以減輕胰腺負擔。經過一夜的緊急處理,周先生的腹痛和嘔吐逐漸緩解,血澱粉酶水平也開始回落,病情總算暫時穩定下來。

出院時,醫生還叮囑他出院後必須嚴格控制飲食,戒菸戒酒、規律作息,避免暴飲暴食和熬夜,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回到家後,周先生像是被當頭棒喝,徹底醒悟,也逐漸意識到了感情怎麼也沒有自己的身體重要,更何況是為了這麼一個不值得的前任。於是,他不再碰一滴酒,手機外賣軟體也卸了,燒烤、火鍋、奶茶統統劃上了紅線,開始自己做一些清淡的飯菜。

除此之外,周先生每天下班後還會堅持慢跑半小時,晚上十點前準時上床睡覺。就這樣保持了三個月後,就連同事都說他像年輕了好幾歲,整個人精神了不少,氣色也比從前好了。周先生心中感慨不已,決定繼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時間很快來到了11月,最近周先生總覺得胃口不太對勁——明明中午沒吃多少,晚飯時卻仍然毫無食慾,哪怕是平時最愛吃的清蒸鱸魚,也只吃了幾口就會放下筷子。而且每次吃完飯後,他總感覺上腹部有種說不出的脹悶感,像有團棉花卡在胃和肋骨之間,十分難受。周先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消化不好導致的,便開始喝點健胃藥、泡山楂水。可喝了半個月後,飯量還是持續減少,人也明顯瘦了一圈,連身邊同事都說他「臉都瘦尖了」。

直到12月23日早上,周先生起床照鏡子時愣住了——眼白泛著一圈明顯的黃色,整張臉也透出一種說不清的蠟黃,毫無血色。他揉了揉眼睛,以為是光線問題,可換了個方向一照,卻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就連手掌和胸口的皮膚都泛黃髮暗,甚至指甲根部也是暗黃色。沒過幾天,他就驚恐地發現自己的尿液也變成了濃茶色,散發著一股刺鼻的腥味,而糞便卻變得灰白、油膩,漂在水面上,像沒消化完的油脂一樣。

直到這時,周先生才意識到身體恐怕出了大問題,連忙請假去了醫院。到醫院後,醫生根據他的癥狀立即安排了詳細檢查,包含血液化驗、肝膽胰超聲、腹部增強CT以及腫瘤標誌物檢測。血液報告中,總膽紅素升高至62μmol/L(正常範圍為5-21)、直接膽紅素達40μmol/L,提示明顯的膽道阻塞。CA19-9腫瘤標誌物升高至480U/mL(正常<37),進一步引起醫生警覺。

而增強CT結果更不容樂觀:胰頭部發現一枚約3.2×2.8cm的低密度腫塊,邊緣不規則,周圍膽總管明顯擴張,典型的胰頭癌表現。綜合檢查數據和癥狀分析,醫生明確診斷為:胰腺癌中期,伴膽管壓迫。下一步需要儘快確定是否能手術,或考慮其他綜合治療方案。

聽到「胰腺癌」這三個字,周先生的神經徹底綳斷了。他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下一秒竟是淚如雨下,憤怒地大聲喊叫道:「這怎麼可能?我明明都改了!我從查出胰腺炎後就一直飲食清淡、不抽煙、不喝酒,每天早睡早起,還堅持鍛煉,怎麼可能突然得這個病?這根本不可能啊!你們必須給我個交代!」

醫生一邊安撫他的情緒,一邊輕聲說道:「我理解你的情緒。但有時候,癌症的發生確實不是一件無厘頭的事。你再回想一下,有沒有哪些細節是你自己忽略了。」接著,醫生開始詳細詢問周先生過去半年以來的生活細節,包括飲食、作息、遺傳病史、既往疾病、情緒狀態、長期用藥等等。半小時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發現了罪魁禍首!

醫生惋惜地嘆了口氣道:「我竟然忽略了還有這個習慣,這個習慣雖然常見,卻對胰腺的損害也是非常大的。你糊塗啊!胰腺癌並不是無緣無故找上你,而是你在生活中做錯了這兩件事情,才給了癌症可乘之機,臨床上年紀輕輕就患胰腺癌的患者同樣是在這個地方栽了跟頭……」

第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是長期過度攝入高脂飲食。

很多人雖然改掉了油炸食品和明顯的高脂餐,但日常仍不自覺攝入過多「隱性脂肪」,比如頻繁食用奶茶、蛋糕、厚乳酪、甜點、動物內臟、堅果炒貨等。還有人習慣每日喝湯,卻不知道排骨湯、雞湯中的脂肪含量其實很高。一些所謂的「低油輕食」沙拉,搭配的高油沙拉醬,同樣是隱藏的脂肪來源。

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胰腺分泌胰脂酶的負擔,導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內壓力升高,從而誘發炎症反應。一旦反覆刺激,還可能出現胰腺細胞結構的慢性變化。尤其是在既往有胰腺炎、膽結石、代謝綜合征病史的人群中,胰腺本身就已經敏感,長期高脂刺激更容易埋下隱患。

第二個高危行為,是長期情緒壓抑與過度精神緊張。

很多人忽視了情緒與胰腺功能的緊密聯繫。中醫講「肝氣犯脾」,意思是情緒失調影響消化;現代醫學也發現,情緒與內分泌、自主神經系統密切相關。長期精神緊繃、抑鬱、焦慮,會幹擾胰島素和胰液的分泌平衡,打亂胰腺的生理節律。

尤其是在高壓工作人群中,「白天壓抑、夜晚失眠、飲食紊亂」成了常態。這種生物鐘紊亂、情緒波動劇烈的狀態,會導致胰腺局部血流減少、代謝紊亂,久而久之,器官在低氧低效環境下易出現慢性炎症與結構性損傷。再加上飲食不規律或暴飲暴食,更會雪上加霜。

此外,還有一些人習慣空腹飲濃茶、咖啡,或清晨未進食就服用刺激性保健品,如某些宣稱「排油清膽」「通腑養胰」的中草本產品。這些做法在空腹狀態下容易刺激胃腸和胰腺黏膜,加重胰酶分泌失衡,對本已疲憊的胰腺構成進一步傷害。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胰腺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往往處在一種「靜悄悄的慢性過程」中,早期只有輕微的食慾下降、飯後腹脹、上腹不適或體重緩慢下降,很容易被誤認為「胃不好」「壓力太大」而耽誤干預時機。

為了真正保護胰腺,最關鍵的是從源頭管理生活方式。日常飲食中要避免連續高脂飲食,控制動物油和隱藏脂肪的攝入;堅持清淡均衡,減少夜宵和甜飲。情緒管理同樣不可忽視,學會減壓、規律作息、保持心態平和,是身體自我修復最好的助力。

如果已經有胰腺炎病史、長期代謝異常、或存在家族遺傳風險,更要定期體檢,尤其是結合血糖、胰酶、肝膽超聲、胰腺CT等項目,早發現、早干預。

健康的生活,從來不是「改掉壞習慣」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認識那些「看起來沒問題」的細節。一些長期的生活慣性,如果方式錯誤,反而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器官的負擔。保護身體,不靠一朝一夕的修補,而是靠日復一日的謹慎選擇和積累。當我們真正重視起那些細小的信號,或許,就能避開許多本可避免的代價。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