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未見!老父「坐18小時火車」看兒子 想不到​「進門一舉動」惹怒兒媳:轉身走人

導語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不會因為任何因素而改變。在父母的心裡,兒女再不成器,都是他們的心頭寶,家裡總會有孩子的一席之地。可相反孩子的家並不一定就是父母的家,孩子有了小家庭之後,就會慢慢疏遠自己的原生家庭,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父母。

肖大爺的兒子在外地工作,成家以後回去看望肖大爺的次數變少了很多。這兩年更是一次都沒有回去過,肖大爺思子心切,就坐了整整18個小時的火車去城裡看望兒子,在兒子家小住幾天。可沒想到剛進門肖大爺就因為不記得換鞋遭到兒媳怒罵。最後雙方都鬧得不愉快,肖大爺更是轉身就走。

自述人:肖大爺

我姓肖,今年68歲。我這輩子都在農村生活,大部分人對農村人都有著刻板的印象,覺得農村就是窮地方,農村人也很寒酸。但其實再早些年我家的條件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們家不種田,而是注重於搞養殖。

我跟老伴承包了村裡的魚塘,也經營有一個養豬場,還有十幾頭牛。這些年有盈利有虧損,但終究盈利的比較多。我們家的房子老早就翻新了,從以前的平房變成現在的小別墅。家裡有輛小汽車,還有輛貨車,這個條件在農村算是很可以的了。

我們倆只有一個兒子,在農村是很少見的。我們這邊都認為多子多福,孩子越多代表著福氣也大。即便是在計劃生育那個年代,也有很多人冒著風險生孩子,甚至丟工作也在所不惜。

我跟老伴沒多要,就只要了一個兒子。除了計劃生育的原因外,還因為我老伴身體有點問題,不敢多生。因為就一個孩子,肯定也是比較寵的,家裡有什麼好的東西也都是緊著兒子先。

兒子結婚我們也出錢給他買了套婚房,還買了輛車。其實對於兒子的婚姻我跟老伴一開始都不贊成,並不是兒媳家條件不好,反而是太好了。

兒媳家住在一線城市,往前幾代都是城裡人,兩個親家在公司也都是領導。而我跟老伴都是農民,雖然經濟不算太差,但是跟兒媳家相比還是門不當戶不對的,自古以來,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就難有好下場的。我們也擔心兒子的婚姻會過得不幸。

可因為兒子喜歡,我們也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反對的話,給足了兒媳面子。兒媳這個人比較強勢,家裡是由兒媳當家做主的,我兒子在家裡總是低人一等。

平時鬧矛盾不管誰對誰錯,都是我兒子道歉。兒媳一生氣就回娘家,我兒子每回都得哄,還得看岳父岳母的臉色,聽他們的指責和批評。

這樣的生活我都為兒子感到心累,但這是他的選擇,他自己願意就行,我們也管不了太多。

我們老家這邊幾乎都是跟著兒子養老的,不過對於跟兒子養老這件事,我們是從來是想都不敢想的。老早之前兒媳就說過,她是獨生女,以後兩個親家年紀大了,是要跟他們夫妻倆一起生活的。

就算親家不跟我兒子兒媳一起住,也輪不到我們,因為我知道兒媳不喜歡我們,總是嫌棄我們土裡土氣的農村人,說我們丟人,是絕對不可能願意讓我們去他們家養老的。

兒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回來看我們老兩口的次數少之又少。一般一年只回來兩次,清明節要掃墓是必須要回的,另外一次不是中秋節就是過年。其他時候如果不是有什麼非回不可的大事,兒子是絕對不會回來的。

我們心裡也會有落差,明明是我們的親兒子,怎麼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就飛走了呢?一年就見那麼兩面,都不知道兒子是胖了還是瘦了。可漸漸的我也想明白了,兒子退出我們這個家是必然的,能夠一直陪著我的只有老伴,兒子能夠偶爾給我打個電話已經算是孝順了。

我跟老伴兩人相依為命,村裡人也都淳樸善良,有什麼事總會伸把手,所以我們的日子也過得還算可以。

可意外出現了,三年前老伴生了重病。錢也沒少花,可人卻沒救回來,痛苦了將近一年後就離開這個世界了。當時因為疫情原因,老伴連兒子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這也成為了永恆的遺憾,這兩年兒子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回家過。

以前有老伴陪著我還不覺得有什麼,老伴不在之後我就特別在意親情,特別是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很希望兒子能夠經常回來看看我,可每次我剛一說出口,等待我的都是兒子的拒絕。

前段時間我實在是太想念兒子了,就悄悄買了火車票過去看兒子。其實不管是飛機票還是高鐵票我都能夠買得起,只不過我小時候也是苦過來的,即便是現在有這個條件,我也捨不得花那麼多的錢。硬是坐了18個小時的火車到達兒子所在的城市。

下了火車之後我才給兒子打電話,我以為兒子會覺得驚喜,結果確是被我嚇了一跳。兒子還埋怨我為什麼不提前跟他說,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不過他還是匆匆請假過來接我了,我心裡總算有點安慰。我們見面之後兒子也沒有表現的有多欣喜,還交代了我很多,讓我一定要看兒媳的眼色行事,不能有兒媳不高興,不然被罵他也沒轍。

我知道兒子在意兒媳,我想要在兒子家小住幾天,必須得看兒媳的臉色,就算是為了兒子,我也是不會得罪兒媳的。

我以為自己是個心大的,就算兒媳再刁難我,我也能夠面不改色的忍著,可最後發現我還是高看自己了。

剛見面兒媳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兒子打開門之後,我就著急進去見孫子,就沒有想到要換鞋子的事。我在家裡是沒有換鞋子這個習慣的,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也是正常的,結果這就觸及到了兒媳的底線。

兒媳見到我穿著一雙舊皮鞋踩進她家的木地板臉色大變。大聲道:「爸,進別人家要先換鞋,你那麼大的人了,怎麼還一點禮節都不懂?你們農村想怎麼踩都行?可我們家的這個木地板很貴的,你穿雙破皮鞋把地板踩傷了怎麼辦?果然鄉下人就是鄉下人,真是太上不得檯面了。」

後面這一句兒媳是想小聲嘟囔的,但因為我們距離比較近,我耳朵也比較厲就聽到了。

我真的沒有想到兒媳會說這樣的話,兒媳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是研究生畢業的,卻一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我沒換鞋進他們家我有錯,可我也是個講道理的人,只要兒媳跟我好好說,我肯定按照她說的做。

可她一開口就傷人,一點都不顧及我這個公公的感受,我還是她的長輩呢,有這樣做人的嗎?

我臉皮沒有那麼厚,被兒媳這樣對待,我實在沒辦法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更不可能在兒子家住下去。

我回道:「是我打擾你們了,既然你倆都不歡迎我,那我也不在這裡礙你們的眼了,我這就買票回老家。」

說完我把帶來的特產留下,轉身就走人了。兒媳見我這樣的態度,越發不開心了,還想跟我發脾氣。兒子見到兒媳不開心馬上就過去哄,也沒想過我這個老父親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不能找到回去的路。

這一次他們夫妻倆的行為徹底傷透了我的心,以前我雖然也沒有怎麼指望過兒子兒媳。可我也沒想到他們倆能那麼過分,連應有的體面都不給我。

養兒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呀?我們老兩口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竭盡所能給他最好的教育,供他上大學。他有出息後也沒想著要回報一二,反而還總是問我們拿錢,我們只要有都會給。

也算是盡職盡責的父母了,可到頭來我們的教育還是太失敗了,兒子什麼事都聽兒媳的,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甚至為了兒媳不顧自己父母的感受,還不如養只狗呢,起碼養只狗還能幫忙看家。養個兒子什麼用都沒有,只會讓我傷心。

以後我也不想那麼多了,我現在的身體還行,養魚養豬養牛這些我還顧得過來,我再多幹幾年多掙點錢。等我身體吃不消了,我再考慮養老的事情。

我們家十公裡外的地方就有一家養老院,景色好,環境好,服務也不差,也許以後我可以選擇去那家養老院養老。也沒必要指望著兒子兒媳過日子,人老了,還是自己最靠譜。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