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大病太難了!一般人很難做到「這7點」保持健康 第1條:很多人都做不到


擁有健康的身體,少生病是每個人的心愿,而生活中一些很少生病的人,他們往往都有這幾個共性……


01不生氣

很多疾病都和生氣有關,不生氣就不生病。生氣時心臟血流比平時增加了一倍,心臟的收縮力加強,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湧向心臟,會出現心律不齊、心肌缺血、胸悶、心慌。生氣也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一大誘因。

90%的疾病都和精神壓力有關。只要我們把控好情緒這個關,我們就可以少得病、晚得病。所以不生氣就會少生病。這也許很難做到,但至少是在腦子裡有這根弦,能時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小貼士:
很多事情,回過頭來想,都是小事。所以該放的放,該忘的忘。無足輕重的事,能讓它過去,遠比事事計較、事事較真要容易讓自己快樂得多。學會有個好心態,盡量少生氣,讓自己處在輕鬆、愉悅的生活環境中。

Advertisements


02不過度傷心

傷心是人常見的一種情緒,但如果長時間的過度傷心則可能會生病影響身體健康。人在悲傷過度時有可能患上心碎綜合征,嚴重者有可能真的會「心碎」致死。


心碎綜合征也可以稱之為「應激性心臟病」。一般是指在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或者強烈的情緒變化時,心臟承受不了而致病,臨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輕重不一。


通常在大的事件發生後,患者情緒受到強烈刺激產生極度悲傷或憤怒的心理時,在某時段中可能會有身體不同部位痛苦的感覺,如頭痛、眩暈、咽干舌燥、消化不良、肌肉無力、胸悶憋氣等癥狀,嚴重者則出現心肌壞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顫,甚至猝死。



Advertisements

小貼士:


不要讓自己始終處於低落的情緒中,如果情緒不好時,可以找朋友訴說,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來緩解低落的情緒,如果難以緩解,也可以向專業的醫生尋求幫助。


03不熬夜熬夜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2017年10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3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方面的成就。
生物鐘調節著人體至關重要的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這次諾貝爾獎的研究結果提示我們:當我們的生活方式總和我們身體內部的「計時器」作對時,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會增大。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因為熬夜導致猝死的新聞,而這些也並非危言聳聽。熬夜還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還可能提高患癌風險。


Advertisements

小貼士: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如果是被動熬夜,可以找一些方法提高睡眠質量,如睡覺時保持環境昏暗且溫度適宜等,此外,每天如果時間允許,要保證15~30分鐘的午休。


04不亂吃

實際上,「病從口入」這句話不無道理。


很多人經常「亂吃」,夜宵當晚餐、不按時吃飯、高油高鹽飲食……然而扎心的是,不合理的膳食是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7年310萬人的死亡可以歸因於膳食不合理。


2021年8月《胃腸病學》上有一項研究,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科學家調查了1991~2011年間超過2.7萬中國人的隨訪數據,分析了飲食與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對消化道癌症的「貢獻」,結果發現五個我國消化道癌症的首要風險因素:吸煙、紅肉攝入過多、水果蔬菜攝不足、肥胖、飲酒。可以說,5個因素中一半以上都與吃有關。



小貼士: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