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夏不一般!適逢「雄甲子日」難得一遇 「雨生萬物」影響日後60天

2023年的春天即將過去,馬上就迎來了新的節氣「立夏」了。由於很多年輕人過慣了陽曆,他們認為立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某一個節點罷了。

雖然是如此,但是今年特別。由於今年雙春加閏二月的原因,今年的春天並不像溫暖的春天,甚至還有那麼一些「冷春回歸」的感覺,把一些南歸的燕子給凍壞了不少。

同樣也是如此,今年的夏天和去年相比來的稍微的早了一些,也凸顯出這個夏天的不一般之處。所以農村老人也認為:「立夏逢甲子,寡婦也發愁」,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我來說一下:


Advertisements

今年立夏的特點:

立夏少半月,穀雨是今朝。梅子酸著齒,麥穗長半腰。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滕芩的寫的,從短短的詩句中,這也描述了整個夏天的景象。

當然,立夏過後,也是告別春天,夏天的開始。在這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裡,而立夏也表示了萬物從發芽到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老祖宗曾經說過,北斗星和一年四季都有一定的關係,其中: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此時立夏的特點是,太陽黃經在45度,而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而今年立夏節氣的交節時間是公曆的5月6日,下午2點18分34秒,農曆時間是三月十七日。而干支紀年的記載是:癸卯年,丁巳月,甲子日,辛未時。

Advertisements

當然,老祖宗對於立夏的節氣特點,也用物候現象給表達了出來,其中古書《逸周書•時訊解》是這樣記載的:

「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進入立夏後,大自然的一些動物明顯的增多了起來,就連最敏感的螻蟈也開始鳴叫,感受到陽氣的蚯蚓也慢慢的出洞,而後又是瓜果快速生長爬藤的過程。

所以立夏到來之時,也是一年之中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對於農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Advertisements

今年立夏不一般:

和去年的立夏相比,今年的確有不一般之處。老祖宗根據一年四季,也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用「五行」來表示。

其中,春季屬木,一片生機,夏季屬火,火熱炎炎,秋季屬金,一天蕭殺,冬季屬水,千裡寒冰。

當然,按照老祖宗留下的「天干地支」說法,春季的最後一個月是辰月,而夏季的第一個月是巳月,所以當春天和夏天的交節之時,也是代表了「木氣隱藏,火氣升騰」的景象。

但是今年立夏的干支紀年的時間是:癸卯年,丁巳月,甲子日,辛未時。

在這裡按照五行的屬性,其中丁為陰火,巳為陰火,甲為木,子為水,辛為金,未為木。

由此來看,今年的立夏特點是:雖然水木金土的力量很平均,但是丁巳為「陰火」,並不是太陽之火,在「陽火未出」的情況下,會導致立夏這十五天,夏火顯現不全,還會有突然的降溫現象。


「立夏逢甲子,寡婦也發愁」的意思:

「立夏逢甲子」: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