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撿到一隻烏龜!養了7年「只吃素菜菜不吃肉」 得知「真實身份」後立刻報警放生

孫先生的烏龜長得太快了,一般情況下,普通烏龜一年也就只會長3-5厘米左右,可他家裡的烏龜七年就已經從剛開始的不到一斤長到了現在的30公斤。

而且七年以來,孫先生從來都沒有餵過烏龜肉類食品,給烏龜吃的也都是些從菜市場撿來的菜葉。

不過此時的孫先生並沒有多想,只是覺得烏龜能長這麼大都是自己悉心照料的結果。

不過沒過多久,孫先生就發現自己的這隻烏龜可能還真的不簡單。


Advertisements

那天下午,孫先生的朋友來他家裡做客,因為自從孫先生因病在家之後,就迷戀上了下棋,朋友這次來就是要和他一較高下。

孫先生看見朋友到來,十分熱情地拿出棋盤準備大顯身手,不過就在這時,他的心裡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經過一番思索之後才想起來,原來是他今天把烏龜給忘了,往常這時候就到了給烏龜換水餵食的時間了,不過朋友的到來讓他暫時將烏龜拋在了腦後。


Advertisements

朋友看著孫先生急匆匆地往屋裡跑,還以為出了什麼事,急忙跟著孫先生進了屋子。

朋友跑到屋裡時都被嚇到了,碩大的塑料盆中趴著一隻烏龜,經過孫先生解釋之後朋友才想起來,原來牠就是幾年前在山上撿來的那隻。

不過朋友並沒有舒展眉頭,因為他隱約感到有些不對勁,因為他活了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烏龜。

難道這隻烏龜和市面上的烏龜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牠為何能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長這麼大呢?


Advertisements

隨即朋友在網上搜到了普通烏龜的圖片,拿出來和眼前這隻烏龜進行了對比之後才發現,這隻烏龜和普通烏龜的確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

其中最大差異的地方就是牠們的腿部,普通烏龜的腿部都是平滑或者有著不顯眼的鱗片。

但眼前這隻烏龜腿上卻長著十分巨大的鱗片,乍一看就像是一隻怪獸一樣。

此時孫先生也很好奇,自己養了七年的烏龜究竟是什麼品種?


Advertisements

這時候朋友也沒有了下棋的心思,只想一門心思搞清楚這到底是個什麼物種。

他們在網上將世界上所有物種的烏龜圖片都翻了出來,經過仔細對比之後孫先生髮現,自己的這隻烏龜很可能就是蘇卡達陸龜

蘇卡達陸龜又叫非洲盾壁龜,牠是世界中第三大陸龜,也是非洲大陸上最大的陸龜。

不過牠早在1996年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

蘇卡達陸龜

Advertisements


在得知牠是保護動物時,孫先生被嚇了一跳,因為私自養殖保護動物可是違法犯罪的行為。

不過畢竟自己養了七年了,對牠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孫先生有點不知所措。

在朋友走後,孫先生犯起了難,不過他家中養有烏龜的消息卻在周圍傳開了。

那段時間孫先生都有些不想出門,因為每天出門都會被問同樣的問題。

然而就在孫先生還沒想好怎麼處理牠的時候,就有人主動找上了他。

孫先生

Advertisements


最後的選擇

那天孫先生正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突然從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來的是兩個陌生人。

這兩人一進門就向孫先生說明了他們的來意,不出所料,他們的目的正是那隻烏龜。

兩人聽說孫先生家裡有這麼一隻烏龜之後,便趕忙找來,想要花大價錢買下來。

孫先生在聽明白他們的意圖之後,毫不猶豫地將兩人趕了出去,就連他們出的價格都沒有過問。

孫先生

Advertisements


先不說這是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就算牠不是,孫先生也像照顧孩子一樣養活牠了七年。

孫先生早已將牠當成了家庭裡的一員,一人一龜的情感根本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

更何況法律有明確規定,禁止獵捕、殺害、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孫先生作為一名公民,這點法律常識還是有的,經過這一件事之後,孫先生心裡也明白該怎麼處理這個老夥伴了。

孫先生


隨後,孫先生讓朋友向北京市公安局的森林公安分局打去了電話,並簡單說明了一下情況。

在掛了電話之後,孫先生輕輕撫摸著陸龜,彷彿是在和老夥伴告別。

沒多久,員警就來到了孫先生的家中,並向孫先生了解了具體情況。

其實孫先生尋求幫助的原因有兩個,本來養小動物只是他的一個愛好,但是自從知道了這隻陸龜是國家保護動物之後,孫先生就想將牠交給國家,畢竟因為自己的愛好觸犯法律得不償失。


不過將陸龜在家中留了幾天是因為他的確有些捨不得,陸龜在孫先生的眼中,儼然已經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孩子。

另一個原因就是孫先生的身體狀況,隨著陸龜的體重和體型逐漸的增大,孫先生又身患殘疾,他自己照顧陸龜確實有些不方便。

最終這隻陸龜被員警帶回了野生動物救助部門,相信牠在這裡能夠接受到更專業的照顧。

而孫先生雖然有些不舍,但他也知道以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已經很難再好好照顧牠了,交給國家是最好的選擇。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物種,正是牠們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地球不僅是我們的家園,也是牠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人和動物之間應該是和平共處,一起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只有將我們的生態環境維護好的背景下,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人類才能更好的發展。



文章來源: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