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兒子帶娃4年!兒媳突然「給35萬辛苦費」我開心收下 問及「理由」心寒透了:從此再無兒子

在兒子家,我也是一刻不帶閑的,孫子四個月大的時候,兒媳就把孩子和家裡的一切事務都丟給了我,我要買菜做飯,又要看護孩子,還要打理家務。每天就像時間轉軸一樣沒停止過。

雖然說這樣的日子很辛苦,比上班有打兼職還要累,但我卻很樂意這樣,因為我覺得跟兒子一家子住在一起,比我一個人獨居要幸福。尤其是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我就很開心,人生也進入兒孫繞膝的養老環節一樣,累著苦著卻享受著。


Advertisements

但這樣的日子也不長久。

前年孫子上幼稚園了,我也輕鬆了些,每天就買買菜,接送下孩子,其餘時間都可以去公園跳舞玩樂,我以為這是晚年真正的養老生活開始,誰知孫子上幼稚園的第一個國慶節,一向對我不太親近的兒媳,突然給了我8萬元(約35萬台幣),說辛苦我把孫子帶到這麼大。

看著兒媳這麼大變臉,對我如此親近,還給我錢,一時間讓我不知歡喜還是感動。但我第一反應,還是選擇拒絕的,因為我也不差錢,除去每個月貼補家裡的那點錢,我手裡還能剩不少退休金,這錢對於我來說也夠用,實在不行我卡裡也還有存款,不至於要啃子女的錢。

可兒媳卻一個勁要我收下,說了挺多感激我,辛苦我的話,讓我是不收也不行。當收下兒媳這筆錢後,一晚上都沒睡覺,心裡無比的竊喜,覺得兒媳終於會孝順我了。

Advertisements


國慶節結束的頭一天,兒子兒媳卻突然跟我說,現在孫子讀幼稚園了,也用不著我怎麼帶了,而我也好久沒回家了,就很委婉地叫我回老家去住。

當時我就表示老家我住不慣了,很多老友都搬走了,我回去住就一個人,也一樣要買菜做飯,所以還不如在這裡跟兒子一起生活。

Advertisements

兒媳見我一直要留下,也沒有對我太客氣了,直接挑明說,親家兩口子身體不好,要來和他們同住養老,而家裡也就2+1的小三房,他們小兩口住一間,而我睡著一間,孫子睡一間,我不走親家怎麼住?還說我老家有大房子,每月又有3000元(約12000台幣)退休金,一個人住多自在,就不要跟他們擠在一起了。

我聽著兒媳這樣說就來氣,因為兒媳是有個弟弟的,親家養老關她這個做兒女的什麼事,再說了我兒子住在兒媳娘家的縣城裡,而親家就在90多公裡外的農村,要是有啥事,開車一兩個小時就到家了,這住不住在一起會怎樣么?為啥要趕我走?

再說了,自從兒媳嫁過來,房子車子都是現成的,他們娘家沒出過錢,而且我們家還給了六萬八(約30萬台幣)聘金給他們。怎麼親家老了,還想要賴上我的兒子給他們養老么?

Advertisements


我當時和兒媳吵了起來,我以為兒子會幫我說話,畢竟我是他親媽,但是兒子卻沒有,反而還幫著兒媳跟我說所謂的「大道理」,兒子說:「媽,岳父岳母他們挺辛苦的,沒有退休金,而小舅子又沒出息,還好酒好賭,岳父母經常被打被罵,病了都沒人伺候。所以你就回家去吧,把房間讓給他們住。以後我們會常回去看你的!」

看著兒子向著兒媳那邊說話,我就心涼了,養他二十多年,給他花了不知多少錢,退休了又幫著他帶娃四年,如今卻告訴我,要我回家自己生活。

Advertisements

後來一想,我就說為啥兒媳會這麼好心,給我8萬(約35萬台幣)的辛苦費,原來就是想要討好我,讓我走。


Advertisements

國慶節最後一天,真的是我最煎熬的時候,感覺被兒子兒媳拋棄了,而我還想賴著不走的,結果下午親家兩口子帶著行李來了,兒子兒媳招呼他們住在小卧室裡。看著他們兩口子圍著親家轉,一點也關心我的心情是如何的,甚至兒媳還一直在跟親家母嘀嘀嘟嘟說些悄悄話,我不用聽,也知道他們在說我。

那時候,我在兒子家就是一個礙眼的東西一樣,沒人關心也沒人在意,就連小孫子都被兒媳忽悠的,都叫我趕快走,他要跟外公外婆一起住。

最後,我晚飯都沒吃,直接叫兒子把我送去汽運站,我自己坐大巴回去了。而親家兩口子還假惺惺的,反客為主的說吃了飯,再叫我兒子開車送我回去也好,反正隔壁市,距離也就120公里。

我沒跟親家說啥話,就算在坐大巴會暈車,我也情願,真的一刻都不想在兒子家待下去。

Advertisements


到現在為止,回家獨居快3年了,兒子口口聲聲說的會常回來看我,也就去年回來辦了證件,在家裡留宿了一晚。其他時候都不見他人影,電話也沒幾個。去年年末我陽了,他都沒有問我有沒有葯,就說我多休息,沒幾句話就掛了。

我發覺,自從我接受了兒媳那8萬元(約35萬台幣)之後,兒子就不再是我的兒子,孫子也不是我的親孫子了,我在這世界上,就只我自己一個人一樣。

今年過年我再次沒等到兒子回來,我就做了個狠心的決定,和兒子斷了聯繫,不再期望這個兒子了,以後有啥事還是自己花錢解決,老了就去養老院,病了就請護工,沒錢大不了就把房子賣了。



文章來源: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