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朋友圈「最新潛規則」要注意 「你請的客、送的禮」別自以為是:別人根本不在乎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為了促進關係,結交幾個朋友,擠進一個朋友圈,很多人都會採用請客吃飯,送禮的方法。
這樣的方法,古來就有,不是今天才存在,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方說,三國時的劉琦,怕被庶母迫害,就請諸葛亮吃了一頓飯,得到了「主動外調」的計謀,餘生都平安。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就會發現,吃飯送禮的社交方法,多半是自以為有用,實多數沒有用,反而徒增煩惱。
不得不說,你請的客、送的禮,別人根本不在乎。
Advertisements
01
你請客吃飯,人家並不想到場。
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著名的飯局「群英會」。
赤壁之戰爆發前夕,曹操派蔣干去周瑜身邊,打聽消息。蔣乾和周瑜是老同學,有身份上的優勢。
周瑜設下飯局,還假裝喝醉。蔣干趁機會,拿到一份書信,說張、蔡二人要離開曹操,投靠周瑜。
蔣干把情況反饋給曹操,導致張、蔡二人被問斬。這二人是訓練水軍的高手,一旦弄丟了,曹操實力大幅減弱。
可見一斑,這周瑜請蔣干吃飯,就是一次較量——來的人有目的,請的人有心機。
當今社會上,很多人都看過古代的飯局,也參與過熟人的飯局。不知不覺就培養了幾個習慣。
其一,去飯局之前,打聽一下,到底有什麼人參與。通過人群來分析,這飯局的目的是什麼,需要防備什麼,或者是要拒絕。
Advertisements
其二,大家的生活富裕了,每家每戶都能吃飽喝足。海鮮也到了普通家庭的餐桌。這就導致飯局的吸引力不大。
其三,工作忙碌的時代,大家下班后就想好好休息,如果有人請吃飯,會覺得「增加疲憊感」,也打破了自己的生活規則,原本的計劃。為了維護自己的生活規律,很多人會選擇拒絕不必要的飯局。
如果你是一個請客吃飯的人,原本設計了十個人的碗筷。但是最後,只有五個人到場。另外五個人找借口,不來了。這讓你很沒有面子。
如果是一個關鍵人物,不願意到場。你的飯局,就覺得是浪費了錢,沒有達到目的。這很是煩惱。
人家不想到場,你非要拉著人到場,這強人所難的一頓飯,還是不吃為好。
02
你送人禮物,人家覺得是燙手的山芋。
在社交中,有一個效應:登門檻效應。
大概意思是說,第一次登門拜訪,帶著小禮物,人家收了,那麼你第二次去,再帶多一點禮物,人家也收了。第三次,你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對方是不會拒絕的。
也可以這樣理解,第一次提出一個很小的要求,對方不好意思拒絕;你第二次提一個大一些的要求,對方也會答應,畢竟彼此混熟了。
遞進式的求人,可以讓人得到很多好處。這是我們的傳統思維。
到現在,登門拜訪,提著禮物,還管用嗎?
也有人發明了新的送禮方法,就是請外賣員、快遞員送過去。做得隱蔽一些。
但不管用什麼方法送禮,都會讓人戒備。人人都知道「防人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