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用「亡親生前睡過的床」?不是迷信「3個害處」一目了然 越親近越要避諱
還有一種比較文雅的方式,是用創作來紀念逝者。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詩詞,除了詩詞,還有為故人作畫,用來時時觀賞懷念。還有以物寄思的,飼養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花卉或寵物,通過它們欣欣向榮的生命,來象徵亡人長存心間。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在悼念親人時,也開始採用獻花,植樹或點燃蠟燭等活動,用以取代傳統的燒紙錢等舊俗。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也可以更文明的寄託哀思。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祭祀行為的進步。
Advertisements
不睡死者床的科學根據
有的人在親人剛去世時,因為很難迅速從悲痛中解脫出來,所以會對死者的遺物產生一種眷戀。而有的人則喜歡睡死者生前的床,可這樣的做法通常不但不能減輕悲痛,反而是有害的。有害的原因在以下幾方面。
(1)即使在親人故去很久以後,睹物思情的時候都難免悲傷流淚,何況在人剛去世的時候,這種感情將更加的強烈。睡在同一張床上,只會加重心裡的悲痛,一旦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更加難以平靜。
Advertisements
陷在這樣的情緒裡面,人是不可能得到良好的休息的。悲傷的心情,因為喪事勞累的身體,再加上不能好好休息,對於健康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2)基於衛生問題的考慮。因為很多的死者,在去世前通常有過或短或長的患病經歷,甚至有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即使沒有疾病,在死者長時間卧床的過程裡,也容易滋生細菌和其他有害物質。睡在這樣的床上,很明顯對於健康有害。
Advertisements
(3)心理上。人生總是有太多的遺憾,比起功名利祿,建功立業,情感上的遺憾恐怕最讓大多數人難以釋懷。這也表現在愛人或親人的離世,往往是最讓人傷心難過的。
如果在他們生前沒有好好照顧,或者盡孝不夠,這些缺憾就會成為生者跨不過去的一道坎。而睡在死者的床上,會加重這種心理負擔,久而久之,恐怕會造成心理疾病,影響身心的健康。
Advertisements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許不圓滿才是生命的本意。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無法改變命運,也無法重塑人生,很多的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很多人離開了也就離開了。儘管不舍,但我們確實無能為力。很多人總想說,如果當時如何如何,我一定怎樣怎樣。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力的期望呢?這個假設裡面充滿了無奈與不甘。
可人終究是要死去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盡量不留下遺憾的滿足重要的人。與其等到那天到來的時候後悔,不如在現在就珍惜親人和愛人,免得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待」或者「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悲劇。如果因為身外之物的名利虛榮而忽略了親人的感受,到那時再後悔莫及,又有什麼用呢?
文章來源:搜狐